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1 绪论 | 第10-16页 |
1.1 选题依据 | 第10-12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2-14页 |
1.2.1 关于资产证券化理论研究现状 | 第12页 |
1.2.2 关于资产证券化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运用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2.3 文献评述与个人贡献期望 | 第13-14页 |
1.3 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1.5 预期目标 | 第15-16页 |
2 当前我国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以及资产证券化现状 | 第16-23页 |
2.1 当前我国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现状 | 第16-18页 |
2.1.1 当前我国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现状 | 第16页 |
2.1.2 当前我国公共基础设施主要融资方式 | 第16-18页 |
2.2 当前我国公共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现状 | 第18-23页 |
2.2.1 当前我国公共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市场运行情况 | 第18-21页 |
2.2.2 当前我国公共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国家政策梳理 | 第21-23页 |
3 R市轨道交通建设融资现状及融资模式选择分析 | 第23-32页 |
3.1 R市近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及融资需求 | 第23-25页 |
3.1.1 轨道线网总体规划 | 第23页 |
3.1.2 近期建设规划 | 第23-25页 |
3.2 R市轨道交通建设现有融资模式 | 第25-26页 |
3.3 R市近期轨道交通建设融资模式选择分析 | 第26-32页 |
3.3.1 BT模式 | 第26-27页 |
3.3.2 BOT模式 | 第27页 |
3.3.3 PPP模式 | 第27-28页 |
3.3.4 资产证券化模式 | 第28-29页 |
3.3.5 R市近期轨道交通建设融资模式的选择 | 第29-32页 |
4 R市轨道交通4号线客流量及票务收入预测 | 第32-40页 |
4.1 客流量预测整体思路 | 第32页 |
4.2 交通区域的划分及预测年限 | 第32-33页 |
4.2.1 交通区域的划分 | 第32页 |
4.2.2 预测年限 | 第32-33页 |
4.3 基础数据分析 | 第33-34页 |
4.3.1 人口规模 | 第33-34页 |
4.3.2 人口结构 | 第34页 |
4.3.3 居民出行特征 | 第34页 |
4.4 客流量预测方法 | 第34-35页 |
4.5 客流量预测结果 | 第35-36页 |
4.6 客流量敏感性分析 | 第36-38页 |
4.6.1 客流影响因素分析 | 第36页 |
4.6.2 客流敏感性分析结果 | 第36-38页 |
4.7 票务收入现金流量预测 | 第38-40页 |
5 R市轨道交通资产证券化融资方案设计 | 第40-51页 |
5.1 构建资产池 | 第40-41页 |
5.2 构建SPV | 第41-42页 |
5.2.1 SPV的定义及功能 | 第41页 |
5.2.2 SPV的分类 | 第41-42页 |
5.2.3 R市轨道交通建设资产证券化融资SPV的构建 | 第42页 |
5.3 信用增级 | 第42-44页 |
5.3.1 信用增级的方法 | 第42-44页 |
5.3.2 R市轨道交通建设资产证券化融资信用增级方法的选择 | 第44页 |
5.4 交易架构的设计 | 第44-45页 |
5.4.1 参与主体 | 第44-45页 |
5.4.2 交易架构 | 第45页 |
5.5 具体融资计划及财务效应分析 | 第45-49页 |
5.5.1 具体融资计划 | 第45-48页 |
5.5.2 融资成本测算 | 第48-49页 |
5.5.3 财务效应分析 | 第49页 |
5.6 融资风险评估 | 第49-51页 |
5.6.1 信用风险评估 | 第49-50页 |
5.6.2 基础资产风险评估 | 第50页 |
5.6.3 流动性风险评估 | 第50-51页 |
6 结论及启示 | 第51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4页 |
致谢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