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城市居住小区水景意境营造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插图索引 | 第11-14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4-17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4页 |
·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5页 |
·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5页 |
·研究内容范围 | 第15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·理论研究 | 第15页 |
·实地调研 | 第15-16页 |
·结构框架 | 第16页 |
·小结 | 第16-17页 |
第2章 人居环境水景发展及意境理论形成 | 第17-23页 |
·人居环境中水景的发展概述 | 第17-19页 |
·传统人居环境风水理论的山水审美 | 第17-18页 |
·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的水景观 | 第18-19页 |
·现代居住小区水景观的发展概况 | 第19页 |
·意境理论概述 | 第19-20页 |
·意境理论形成的哲学基础 | 第19-20页 |
·意境理论在中国不同时期的发展 | 第20页 |
·意境的内涵 | 第20-22页 |
·意境审美内涵的界定 | 第20-21页 |
·意境的涵义与特性 | 第21-22页 |
·小结 | 第22-23页 |
第3章 人居环境中的水景意境 | 第23-29页 |
·水景意境的内涵 | 第23页 |
·水景意境的结构 | 第23页 |
·中国古典园林水景意境的组织规律 | 第23-27页 |
·奥旷交替,收放自如 | 第23-24页 |
·主体控制,标胜引景 | 第24-25页 |
·小中见大,深邃藏幽 | 第25-26页 |
·点景明志,意凝神聚 | 第26页 |
·蜿蜒曲折,变化无穷 | 第26-27页 |
·水景意境在当代的发展和前景展望 | 第27页 |
·小结 | 第27-29页 |
第4章 居住小区水景意境的创造 | 第29-53页 |
·主题立意的意境营造 | 第29-30页 |
·审美客体的意境营造 | 第30-47页 |
·水景的空间组织 | 第30-36页 |
·空间实景的意境营造 | 第36-44页 |
·水景虚境的意境营造 | 第44-47页 |
·审美主体的意境审美 | 第47-51页 |
·感知 | 第47-49页 |
·想象 | 第49页 |
·情感 | 第49-50页 |
·理解 | 第50页 |
·居民的审美文化心理 | 第50-51页 |
·小结 | 第51-53页 |
第5章 居住小区水景意境营造现状分析 | 第53-76页 |
·居住小区水景意境营造的主要问题 | 第53-61页 |
·审美性需求 | 第53-56页 |
·生态性问题 | 第56-57页 |
·水景空间的社会维度问题 | 第57-60页 |
·水景观的维护和管理问题 | 第60-61页 |
·对水景营造现状的问题研究 | 第61-75页 |
·居住小区水景意境营造方法 | 第61-69页 |
·居住小区水景空间的社会维度 | 第69-72页 |
·完善从理念到目标的实现过程 | 第72-75页 |
·小结 | 第75-76页 |
第6章 居住小区水景设计实践 | 第76-81页 |
·清塘移民小区水景设计 | 第76-77页 |
·益阳十洲路居住区公园水景设计 | 第77-79页 |
·益阳市资阳居住区公园水景设计 | 第79-80页 |
·小结 | 第80-81页 |
结论 | 第81-8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3-85页 |
致谢 | 第85-86页 |
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86-87页 |
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设计实践项目目录 | 第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