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引言 | 第8-9页 |
一、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概述 | 第9-12页 |
(一)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概述 | 第9-10页 |
(二)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与劳动争议诉讼时效的关系 | 第10-12页 |
1.超过仲裁时效后向法院起诉,诉讼时效的适用 | 第10-11页 |
2.仲裁阶段未提时效抗辩,诉讼阶段是否可以提出 | 第11-12页 |
二、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立法现状及评析 | 第12-15页 |
(一) 关于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期间问题 | 第12页 |
(二) 关于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起算问题 | 第12-13页 |
(三) 关于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中止、中断问题 | 第13-15页 |
1.仲裁时效期间的中止 | 第13-14页 |
2.仲裁时效期间的中断 | 第14-15页 |
三、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在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| 第15-23页 |
(一) 二倍工资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问题 | 第15-18页 |
1.三个案件的简要案情和争议焦点梳理 | 第15-16页 |
2.实务中三种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差额的仲裁时效起算方法 | 第16-17页 |
3.应统一双倍工资差额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起算方法 | 第17-18页 |
(二)确认劳动关系是否应适用仲裁时效 | 第18-21页 |
1.劳动关系确认适用仲裁时效 | 第18-19页 |
2.劳动关系确认不适用仲裁时效 | 第19-21页 |
(三)社会保险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问题 | 第21-23页 |
四、完善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的构想 | 第23-27页 |
(一)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期间的规定应区分争议类型 | 第23-24页 |
(二) 合理设置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起算点 | 第24页 |
(三) 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中止和中断 | 第24-25页 |
(四) 应明确与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相关的概念 | 第25-27页 |
结论 | 第27-2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8-30页 |
致谢 | 第3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