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--第Ⅳ族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--碳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

生物质碳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绪论第11-19页
    1.1 生物质简介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生物质概述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生物质的传统处理方法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生物质的现代化应用第12-13页
    1.2 生物质碳材料研究进展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生物质碳材料的制备方法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生物质碳材料的应用第14-17页
    1.3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目的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内容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技术路线第17-19页
第2章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第19-25页
    2.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19页
    2.2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19-20页
    2.3 材料性能表征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微观形貌分析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晶体结构分析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石墨化程度分析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表面官能团分析第21页
    2.4 材料电化学性能测试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循环伏安测试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第22页
    2.5 材料吸附性能测试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吸附量计算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吸附动力学模型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5.4 吸附等温线模型第23-25页
第3章 多孔碳的制备及性能表征第25-33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25页
    3.2 实验部分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材料制备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材料性能表征第26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讨论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微孔形貌分析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晶体结构分析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石墨化程度分析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表面官能团分析第30页
    3.4 多孔碳形成机理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水热碳化机理分析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KOH活化机理分析第31页
    3.5 小结第31-33页
第4章 多孔碳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第33-38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33页
    4.2 实验部分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碳电极的制备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3-34页
    4.3 结果与讨论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CV测试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EIS测试第36页
    4.4 多孔碳结构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36-37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37-38页
第5章 多孔碳的吸附性能研究第38-43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38页
    5.2 实验部分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吸附动力学实验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吸附等温线实验第39页
    5.3 结果与讨论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吸附动力学分析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吸附等温线分析第41-42页
    5.4 多孔碳的吸附机理第42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42-43页
第6章 结论及展望第43-45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43页
    6.2 建议及展望第43-45页
参考文献第45-53页
后记第53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第53页

论文共5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三元及四元二十核球簇的合成
下一篇:基于ZnO材料的光学性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