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物理化学(理论化学)、化学物理学论文

二吡啶胺类金属-有机配合物的合成、表征及催化性能研究

致谢第5-6页
摘要第6-8页
ABSTRACT第8-9页
第一章 绪论第13-35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13页
    1.2 金属-有机化合物的研究现状与发展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金属-有机化合物的研究现状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联吡啶类金属-有机配位化合物的研究进展第14-16页
    1.3 金属-有机化合物的潜在应用第16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气体吸附材料第16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催化应用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荧光材料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磁性材料第25-28页
    1.4 本文选题意义和主要研究成果第28-29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29-35页
第二章 二吡啶胺配体的配合物合成、结构及表征第35-53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35页
    2.2 实验部分第35-36页
    2.3 配合物的合成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配体的合成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配合物[Cu(Hdpa)(H_2O)(mal)]·(H_2O)1的合成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配合物[Ni(Hdpa)(H_2O)_2(mal)]·(H_2O)_2的合成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配合物{Mn(Hdpa)(m-BDC)}n_3的合成第37页
    2.4 晶体结构的测定第37-39页
    2.5 结果与讨论第39-5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晶体结构第39-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.1.1 配合物[Cu(Hdpa)(H_2O)(mal)]·(H_2O)1的晶体结构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.1.2 配合物[Ni(Hdpa)(H_2O)_2(mal)]·(H_2O)_2的晶体结构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.1.3 配合物{Mn(Hdpa)(m-BDC)}n_3的晶体结构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配合物的IR表征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.2.1 配合物1的红外表征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.2.2 配合物2的红外表征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.2.3 配合物3的红外表征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研究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5.4 配合物的荧光光谱第50-51页
    2.6 本章总结第51-52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52-53页
第三章 4-羧酸-2,2’:6’,2”-联三吡啶配体的配合物合成、结构及表征第53-63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53页
    3.2 实验部分第53-54页
    3.3 配合物的合成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配体的合成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配合物[Zn_3(tpy)_2(C_2O_4)_2(H_2O)_4]·(H_2O)_4的合成第54-55页
    3.4 晶体结构的测定第55-56页
    3.5 结果与讨论第56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晶体结构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5.1.1 [Zn_3(tpy)_2(C_2O_4)_2(H_2O)_4]·(H_2O)_4的晶体结构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研究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配合物的荧光光谱第59-60页
    3.6 本章总结第60-61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61-63页
第四章 铜配合物催化H_2O_2直接氧化苯成苯酚第63-89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63页
    4.2 苯酚概述第63-64页
    4.3 直接氧化苯合成苯酚的研究进展第64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H_2O_2体系直接氧化苯的研究第65-6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1.1 金属配合物催化苯直接制备苯酚第66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苯直接羟基化催化机理研究第68-69页
    4.4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69-70页
    4.5 实验操作步骤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反应温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H_2O_2用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7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催化剂的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71页
    4.6 产物的分析与检测第71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定性分析第71-7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6.1.1 气相色谱仪第71-7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6.1.2 质谱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定量分析第73-7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6.2.1 苯的标准曲线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6.2.2 苯酚的标准曲线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6.3 反应数据的处理第75-76页
    4.7 直接氧化苯成苯酚的研究第76-84页
        4.7.1 温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76-79页
        4.7.2 双氧水用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79-81页
        4.7.3 催化剂用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81-83页
        4.7.4 不同催化剂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83-84页
    4.8 产物与主要副产物的结构检测第84-86页
        4.8.1 主要副产物及副产物的生成第84-85页
        4.8.2 产物及产物的生成第85-86页
    4.9 本章总结第86-87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87-89页
第五章 铜配合物催化HENRY反应第89-109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89页
    5.2 Henry反应研究进展第89-9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金属有机配合物在Henry反应中的发展第90-9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Henry反应机理第94页
    5.3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94-9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主要试剂第94-9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主要仪器第95页
    5.4 实验操作步骤第95-9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反应时间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95-9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反应温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96页
    5.5 产物的定性分析与检测第96-98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气相色谱第96-98页
    5.6 铜配合物催化Henry反应研究第98-106页
        5.6.1 反应温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98-99页
        5.6.2 反应时间对催化Henry反应的影响第99-102页
        5.6.3 主要中间产物与副产物的结构检测第102-10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6.3.1反应中间体M2和副产物M3第102-10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6.3.2主要副产物M1第104-105页
        5.6.4 目标产物的生成第105-106页
    5.7 本章总结第106-107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107-109页
硕士期间工作成果第109-110页
作者简介第110页

论文共11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新型酚基功能化三联吡啶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能研究
下一篇:钛、镍配合物催化烯烃硅氢加成反应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