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7-8页 |
摘要 | 第8-9页 |
abstract | 第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24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现状 | 第14-21页 |
1.1.1 我国的水环境现状 | 第14页 |
1.1.2 铬和砷的性质和污染现状 | 第14-16页 |
1.1.3 重金属的去除方法 | 第16-18页 |
1.1.4 磁性纳米材料去除铬砷的研究现状 | 第18-21页 |
1.2 研究的意义 | 第21-22页 |
1.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22-24页 |
第二章 CMNP@PDAPs的制备和表征 | 第24-31页 |
2.1 实验材料和方法 | 第24-26页 |
2.1.1 实验的材料和主要设备 | 第24-25页 |
2.1.2 CMNPs和CMNP@PDAPs的制备 | 第25-26页 |
2.2 结果和讨论 | 第26-29页 |
2.2.1 TEM图和元素分布图分析结果 | 第26-27页 |
2.2.2 材料的表征分析 | 第27-29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9-31页 |
第三章 单独去除水中的铬和砷污染物 | 第31-42页 |
3.1 实验部分 | 第31-32页 |
3.1.1 实验的试剂和仪器 | 第31页 |
3.1.2 吸附等温线试验和吸附容量的确定 | 第31-32页 |
3.1.3 磁性聚合物CMNP@PDAPs-3吸附重金属的动力学研究 | 第32页 |
3.1.4 脱附实验 | 第32页 |
3.2 结果和讨论 | 第32-41页 |
3.2.1 不同种类的材料去除铬和砷元素的效能 | 第32-33页 |
3.2.2 CMNP@PDAPs-3对金属单独吸附等温线和热力学研究 | 第33-38页 |
3.2.3 单独吸附铬和砷元素的动力学研究 | 第38-41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四章 同步去除水中的Cr(Ⅵ)-As(Ⅴ)和Cr(Ⅵ)-As(Ⅲ) | 第42-52页 |
4.1 初始pH对单一和复合金属系统污染物去除的影响 | 第42-46页 |
4.2 初始浓度对复合体系中金属的吸附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4.3 添加顺序对复合体系中金属的吸附的影响 | 第47-50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0-52页 |
第五章 吸附剂材料去除铬和砷的机理研究 | 第52-59页 |
5.1 实验仪器和方法 | 第52页 |
5.1.1 主要仪器 | 第52页 |
5.1.2 密度泛函数计算 | 第52页 |
5.2 XPS分析 | 第52-54页 |
5.3 FT-IR分析 | 第54-55页 |
5.4 DFT计算 | 第55-58页 |
5.4.1 优化结构的吸附能计算 | 第55-56页 |
5.4.2 关于氧化还原机理的计算 | 第56-58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9-62页 |
6.1 结论 | 第59-60页 |
6.2 展望 | 第60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72页 |
研究生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| 第72-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