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历史、地理论文--风俗习惯论文--中国风俗习惯论文--节日、节令论文--革命节日、纪念日总志论文

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中怀仁旺火习俗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绪论第9-18页
    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意义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缘由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意义第11页
    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1-1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旺火习俗的文献综述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献综述第14-17页
    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文献研究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田野调查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统计分析第17-18页
第一章 怀仁旺火习俗概述第18-37页
    第一节 怀仁旺火习俗的历史与发展第18-2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怀仁县的基本情况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怀仁旺火习俗的历史起源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怀仁旺火习俗的传承发展第22-23页
    第二节 怀仁旺火习俗的传承实践第23-3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相关手工技艺的传承实践第23-2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相关民俗展演活动的传承实践第29-36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其他民俗事象的传承实践第36-37页
第二章 怀仁旺火习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属性第37-47页
    第一节 怀仁旺火习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以人为本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丰富性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群体参与性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可持续发展性第39-40页
    第二节 怀仁旺火习俗的社会功能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认同功能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调适功能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教化功能第42-43页
    第三节 怀仁旺火习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第43-4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历史价值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文学价值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艺术价值第45-47页
第三章 怀仁旺火习俗的保护主体与传承主体第47-55页
    第一节 传承主体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相关手工技艺的传承主体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社区民众第48-50页
    第二节 保护主体第50-5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各级行政机构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公共文化机构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民间团体第54-55页
第四章 怀仁旺火习俗的保护措施及成效第55-62页
    第一节 保护计划与措施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保护内容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保护计划第55-57页
    第二节 实施情况及其成效评估第57-6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五年保护计划实施情况及其成效第57-6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未落实计划的原因及分析第60-62页
第五章 怀仁旺火习俗传承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第62-69页
    第一节 怀仁旺火习俗传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相关手工实践技艺传承困难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理论研究薄弱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经费紧缺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文化空间缩小第63-64页
    第二节 对策与建议第64-6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采取怀仁旺火习俗的教育实践性传承措施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构建怀仁旺火习俗的策论保护体系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激发民间机构参与保护的活力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第67-69页
余论第69-72页
结语第72-73页
参考文献第73-77页
附录第77-80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80-81页
致谢第81-82页

论文共8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唐代河东地区家族地理研究--以“河东三姓”为中心
下一篇:重庆市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演出服务政策执行研究--基于史密斯模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