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41页 |
1.1 引言 | 第11-12页 |
1.2 α-Fe_2O_3半导体材料光电催化分解水的基本原理 | 第12-13页 |
1.3 α-Fe_2O_3半导体材料概述 | 第13-18页 |
1.3.1 α-Fe_2O_3的晶体结构 | 第13-14页 |
1.3.2 α-Fe_2O_3的光学性质 | 第14页 |
1.3.3 α-Fe_2O_3的电子特性 | 第14-15页 |
1.3.4 α-Fe_2O_3的合成方法 | 第15-18页 |
1.4 提高α-Fe_2O_3光电催化性能的方法 | 第18-33页 |
1.4.1 氧化铁的形貌控制 | 第19-23页 |
1.4.2 元素掺杂的氧化铁 | 第23-29页 |
1.4.3 异质结修饰 | 第29-30页 |
1.4.4 表面和界面修饰 | 第30-33页 |
1.5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、意义和内容 | 第33-34页 |
1.5.1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33页 |
1.5.2 研究内容 | 第33-3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4-41页 |
第二章 氧空位及表面P修饰的氧化铁纳米材料 | 第41-55页 |
2.1 引言 | 第41页 |
2.2 实验试剂和仪器 | 第41-43页 |
2.2.1 实验试剂及材料 | 第41-42页 |
2.2.2 实验仪器 | 第42-43页 |
2.3 样品制备与表征 | 第43-44页 |
2.3.1 α-Fe_2O_3光电极的制备 | 第43页 |
2.3.2 氧空位修饰以及表面P掺杂的α-Fe_2O_3光电极的制备 | 第43-44页 |
2.3.3 沉积FeNiO_x助催化剂 | 第44页 |
2.3.4 样品表征 | 第44页 |
2.3.5 光电化学测试 | 第44页 |
2.4 结果分析与讨论 | 第44-51页 |
2.4.1 样品的形貌和结构表征 | 第44-46页 |
2.4.2 样品的光电化学性能表征 | 第46-48页 |
2.4.3 氧空位修饰与表面P掺杂对氧化铁性能提升的机理分析 | 第48-51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5页 |
第三章 Fe_2TiO_5和FePO_4共修饰的氧化铁纳米材料 | 第55-79页 |
3.1 引言 | 第55-57页 |
3.2 实验试剂和仪器 | 第57-58页 |
3.2.1 实验试剂及材料 | 第57页 |
3.2.2 实验仪器 | 第57-58页 |
3.3 样品制备与表征 | 第58-61页 |
3.3.1 纯α-Fe_2O_3光电极的制备 | 第58页 |
3.3.2 钛磷共修饰的α-Fe_2O_3光电极的制备 | 第58-59页 |
3.3.3 钛修饰的α-Fe_2O_3光电极和磷修饰的α-Fe_2O_3光电极的制备 | 第59-60页 |
3.3.4 沉积Co-Pi助催化剂 | 第60页 |
3.3.5 样品表征 | 第60页 |
3.3.6 光电化学测试 | 第60-61页 |
3.4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61-74页 |
3.4.1 样品形貌和结构表征 | 第61-65页 |
3.4.2 α-Fe_2O_3光电极的光电化学性能表征 | 第65-68页 |
3.4.3 样品的电子结构表征 | 第68-74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74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79页 |
第四章 锆、硼修饰的氧化铁纳米材料 | 第79-90页 |
4.1 引言 | 第79-80页 |
4.2 锆、硼对氧化铁光电催化性能的影响 | 第80-85页 |
4.2.1 实验方法 | 第80-81页 |
4.2.2 结果分析与讨论 | 第81-85页 |
4.3 利用过氧化氢研究氧化铁的电荷分离效率 | 第85-88页 |
4.3.1 理论基础 | 第85-86页 |
4.3.2 实验方法 | 第86页 |
4.3.3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86-88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8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8-90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90-9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、论文 | 第92-93页 |
致谢 | 第9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