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33页 |
1.1 引言 | 第12-13页 |
1.2 贵金属纳米粒子的LSPR特性概述 | 第13-14页 |
1.3 多元化金属纳米粒子结构的制备方法概述 | 第14-18页 |
1.3.1 “自上而下”的制备技术 | 第14-15页 |
1.3.2 “自下而上”的技术 | 第15-16页 |
1.3.3 盐离子浓度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3.4 聚合物辅助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4 多元化表面等离激元的应用 | 第18-23页 |
1.4.1 多元化等离子体模板在拉曼增强方面的应用概述 | 第18-19页 |
1.4.2 多元化等离子体模板在光响应方面的概述 | 第19-20页 |
1.4.3 等离子体金纳米粒子在发光器件方面的应用 | 第20-23页 |
1.5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| 第23-24页 |
1.6 参考文献 | 第24-33页 |
第二章 聚合物辅助制备多元化金纳米粒子结构方法以及在拉曼上的应用 | 第33-48页 |
2.1 引言 | 第33-36页 |
2.2 研究内容 | 第36-38页 |
2.2.1 试验试剂及仪器 | 第36页 |
2.2.2 自组装具有13nmAuNPS金纳米粒子(具有单一分散的金纳米粒子)的基底 | 第36-37页 |
2.2.3 同一基底在位生长不同尺寸的粒子(或者在位复合其他金属粒子)以及SERS信号的检测 | 第37-38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8-44页 |
2.3.1 金纳米粒子(13nm)金种的SEM表征 | 第38页 |
2.3.2 制备在位生长的等离子体基底基于金纳米粒子 | 第38-40页 |
2.3.3 金纳米粒子生长液温度对粒子生长的影响 | 第40-43页 |
2.3.4 多响应SERS基底的制备和表征 | 第43-44页 |
2.3.5 大面积复合提拉的拉曼基底(选区生长)及其SERS信号表征 | 第44页 |
2.4 本章总结 | 第44-45页 |
2.5 参考文献 | 第45-48页 |
第三章 聚合物辅助制备多组分金属纳米粒子结构在光响应方面应用 | 第48-65页 |
3.1 引言 | 第48-52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52-54页 |
3.2.1 实验试剂与仪器 | 第52页 |
3.2.2 以金纳米粒子为模板的多元化等离子体模板装配 | 第52-53页 |
3.2.3 同一基底上不同尺寸的分布金纳米粒子以及光谱信号测试 | 第53页 |
3.2.4 光响应基底的制备和测试 | 第53-54页 |
3.2.5 多组分基底的紫外光谱分析与理论模拟(FDTD) | 第54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4-60页 |
3.3.1 金纳米粒子尺寸随生长时间的变化 | 第54-55页 |
3.3.2 多元化基底的制备与光谱表征 | 第55-57页 |
3.3.3 复合型ITO基底的制备与光响应的表征 | 第57-59页 |
3.3.4 复合型ITO基底的紫外光谱和模拟(FDTD) | 第59-60页 |
3.4 本章总结 | 第60-61页 |
3.5 参考文献 | 第61-65页 |
第四章 多元化金属纳米粒子结构在发光器件方面的应用 | 第65-79页 |
4.1 引言 | 第65-67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67-69页 |
4.2.1 实验试剂与仪器 | 第67页 |
4.2.2 磷光发光材料邻菲罗啉钌的制备 | 第67-68页 |
4.2.3 发光电极ITO表面组装不同尺寸金粒子的制备过程 | 第68页 |
4.2.4 发光器件的组装与测试 | 第68-69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69-76页 |
4.3.1 ITO表面自组装不同大小尺寸的金纳米颗粒和在位生长的银包金宏观图 | 第69-70页 |
4.3.2 旋涂发光层邻菲罗啉钌的厚度研究以及制备流程图 | 第70-72页 |
4.3.3 器件的标样和器件组装金纳米颗粒的I-V测试图 | 第72-74页 |
4.3.4 器件的亮度对比图与多元化亮度呈现 | 第74-76页 |
4.4 总结 | 第76-77页 |
4.5 参考文献 | 第77-79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9-8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论著、论文 | 第82-83页 |
致谢 | 第83-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