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白先勇小说的空间叙事
中文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绪论 | 第9-17页 |
一、白先勇小说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二、空间理论与空间叙事 | 第12-15页 |
(一)空间理论的发展 | 第12-14页 |
(二)空间叙事的研究及成型 | 第14-15页 |
三、选题缘由及研究内容 | 第15-17页 |
第一章 白先勇小说的空间构形 | 第17-35页 |
第一节 地域空间:归属感与漂泊感的书写 | 第18-23页 |
一、归属感的母体家园 | 第18-21页 |
二、漂泊感的异国他乡 | 第21-23页 |
第二节 时段空间:“美”与“颓”的反差 | 第23-28页 |
一、“美”的“过去” | 第24-26页 |
二、“颓”的“现在” | 第26-28页 |
第三节 性向空间:被挤压与被放逐的边缘 | 第28-35页 |
一、被挤压的女性空间 | 第29-31页 |
二、被放逐的同性空间 | 第31-35页 |
第二章 白先勇小说的空间叙事策略 | 第35-64页 |
第一节 叙事视角的空间机制 | 第36-43页 |
一、视角选择:空间观察的聚焦点 | 第37-40页 |
二、视角切换:空间之间的游述 | 第40-43页 |
第二节 空间的场景化呈现 | 第43-50页 |
一、“新”与“旧”的公馆 | 第44-45页 |
二、家:女性的“牢笼” | 第45-47页 |
三、情欲涌动的花园 | 第47-48页 |
四、酒馆:心灵的“安乐乡” | 第48-50页 |
第三节 叙事结构的空间形式 | 第50-57页 |
一、中国套盒:嵌套结构 | 第51-53页 |
二、回到原点:圆圈式结构 | 第53-55页 |
三、向心的桔瓣:并置式结构 | 第55-57页 |
第四节 空间刻画的技巧 | 第57-64页 |
一、意识流的空间表现力 | 第58-60页 |
二、淡化时间、强化空间 | 第60-64页 |
第三章 白先勇小说空间叙事的意义 | 第64-72页 |
第一节 文本叙事的创新 | 第65-68页 |
一、新的书写体验 | 第65-66页 |
二、叙事功能的多样化 | 第66-68页 |
第二节 审美意蕴的开拓 | 第68-72页 |
一、生存焦虑的反思 | 第68-70页 |
二、诗意空间的超越 | 第70-72页 |
结语 | 第72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| 第76-77页 |
致谢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