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生物科学论文--生物化学论文--蛋白质论文--抗体蛋白与干扰素蛋白论文

A型肉毒毒素与受体FGFR3关系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8页
引言第16-23页
    0.1 A型肉毒毒素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0.1.1 A型肉毒毒素的结构与功能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0.1.2 A型肉毒毒素的作用机制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0.1.3 A型肉毒毒素的应用第18-19页
    0.2 A型肉毒毒素受体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0.2.1 神经节苷脂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0.2.2 突触囊泡蛋白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0.2.3 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3第21-22页
    0.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2-23页
第1章 BoNT/A与受体FGFR3结合位点研究第23-35页
    1.1 前言第23页
    1.2 材料与试剂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质粒、菌株、纯化蛋白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主要试剂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主要溶液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仪器及耗材第24页
    1.3 实验方法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ELISA检测BoNT/A和FGFR3的相互作用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BoNT/AHc-FGFR3D23复合物晶体的制备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截短突变筛选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肽库筛选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5 肽空间结构分析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6 小肽截短筛选第27页
    1.4 实验结果第27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BoNT/A和FGFR3的相互作用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BoNT/AHc与FGFR3复合物晶体的制备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截短突变筛选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肽库筛选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5 肽空间位置分析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6 小肽截短筛选第33-34页
    1.5 讨论第34-35页
第2章 BoNT/A与FGFR3的分子对接及表位分析第35-50页
    2.1 前言第35页
    2.2 实验材料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蛋白质晶体结构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计算环境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菌株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主要试剂第36页
    2.3 实验方法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受体FGFR3非限制(unblocked)状态下的分子对接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受体FGFR3限制(blocked)状态下的分子对接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对接模型验证第37-39页
    2.4 实验结果第39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受体FGFR3表位非限制(unblocked)状态下的分子对接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受体FGFR3表位限制(blocked)状态下的分子对接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Pose14和Pose155两个对接模型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分析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分子对接模型的验证第46-49页
    2.5 讨论第49-50页
第3章 BoNT/A不同亚型毒力差异分析第50-71页
    3.1 前言第50-51页
    3.2 材料与试剂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质粒、菌株、细胞株、小鼠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主要试剂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主要溶液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仪器及耗材第51-52页
    3.3 实验方法第52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BoNT/A2、A4质粒的构建及表达鉴定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BoNTA1、A2、A4毒力差异鉴定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BoNT/A不同亚型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BoNT/A4L表达质的粒构建、表达与纯化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BoNT/A1与BONT/A4的轻链活性比较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BoNT/A1、A4嵌合体的构建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7 BoNTA1、A4嵌合体的表达及活性测定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8 建立细胞测活模型第58-59页
    3.4 实验结果第59-6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BoNT/A2、A4质粒的构建及表达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BoNT/A1、A2、A4毒力差异鉴定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BoNT/A不同亚型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BoNT/A4LC表达质粒的构建、表达鉴定与纯化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BoNTA1/BONTA4的LC活性比较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6 BoNTA1、A4嵌合体的构建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7 BoNTA1、A4嵌合体的表达及活性测定第66-6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8 细胞测活模型第68-69页
    3.5 讨论第69-71页
第4章 BoNT/A受体与毒力关系探究第71-84页
    4.1 前言第71页
    4.2 材料与试剂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质粒、菌株、动物第7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主要试剂第7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主要溶液第7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仪器及耗材第71-72页
    4.3 实验方法第72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BoNT/A突变体(GT1b6T、SV2C5T)的表达及活性测第7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受体SV2C抗体的制备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受体FGFR3抗体的制备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抗体阻断实验第74-75页
    4.4 结果第75-8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突变体BoNT/A(GT1b6T、SV2C5T)的表达及活性检测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SV2C抗体的制备第76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FGFR3抗体的制备第78-8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抗体阻断实验第81-82页
    4.5 讨论第82-84页
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84-86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84-85页
    5.2 下一步工作计划第85-86页
致谢第86-87页
参考文献第87-91页
附录 A 试剂及其配制一览表第91-94页
附录 B 主要仪器与耗材一览表第94-96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第96-97页

论文共9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震旦鸦雀孵卵和育雏规律及不同监测方法的应用
下一篇:不同基因型羊草生态特性的比较及基因型多样性对群落功能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