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--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论文--磨削加工与磨床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磨削加工工艺论文

碳化物材料超精密磨削加工表面生成及损伤机理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绪论第12-30页
    1.1 课题背景和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硬脆材料加工表面损伤机理的研究第14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硬脆材料磨削表面生成机理的研究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砂轮的磨损机理及其对表面生成的影响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平行磨削加工回转轴对称表面的研究第24-28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浅析第28页
    1.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8-30页
第2章 碳化物材料损伤机理的基础实验研究第30-48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30页
    2.2 压痕载荷下的表面损伤第30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实验材料及条件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材料的脆性及其在压痕载荷下的损伤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Si的添加对RB-SiC/Si块体材料性能的影响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Co的添加对WC/Co性能的影响第38-39页
    2.3 单颗粒金刚石刻划实验研究第39-45页
    2.4 材料去除机制的分析与讨论第45-46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46-48页
第3章 碳化物材料超精密磨削表面损伤机理研究第48-69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48页
    3.2 尖角砂轮切入式磨削实验研究第48-54页
    3.3 平行磨削WC/Co和RB-SiC/Si实验方法第54-55页
    3.4 RB-SiC/Si磨削表面损伤机制第55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表面非晶态转变及择优取向生长第55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RB-SiC/Si磨削表面断裂第61-65页
    3.5 WC/Co磨削表面损伤机制第65-68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68-69页
第4章 碳化物材料超精密磨削表面生成机理研究第69-94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69页
    4.2 实验方法第69-71页
    4.3 WC/Co和RB-SiC/Si磨削表面的生成第71-8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平行磨削表面粗糙度计算第71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材料去除速率对磨削表面形貌的影响第73-7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砂轮与工件相对振动对表面特征的影响第77-80页
    4.4 Si的添加对RB-SiC/Si磨削表面特征的影响第80-8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RB-SiC/Si纳米压痕实验研究第80-8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Si的添加对RB-SiC/Si磨削表面特征的影响第82-84页
    4.5 Co的添加对WC/Co磨削表面特征的影响第84-87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WC/Co纳米压痕实验研究第84-85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Co的添加对磨削表面的影响第85-87页
    4.6 超精密磨削加工“水滴”表面第87-93页
    4.7 本章小结第93-94页
第5章 砂轮的磨损对磨削表面生成的影响第94-121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94页
    5.2 金刚石颗粒磨损在刻划时对表面生成的影响第94-96页
    5.3 切入式磨削实验中的砂轮磨损第96-97页
    5.4 平行磨削中砂轮磨损对磨削表面纳米级特征的影响第97-10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砂轮的磨损机制第98-9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磨削表面的频谱分析第99-10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砂轮宏观磨损对表面轮廓的影响第103-107页
    5.5 超精密磨削TN85半球偶件第107-119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磨削参数的选择第108-110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超精密磨削半球偶件实验研究第110-118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TN85材料磨削表面特征第118-119页
    5.6 本章小结第119-121页
结论及展望第121-124页
参考文献第124-143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43-146页
致谢第146-147页
个人简历第147页

论文共14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独立运行模式下微电网的能量管理与协调控制策略研究
下一篇:云存储中支持动态权限管理与协同编辑的访问控制方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