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绪论 | 第12-43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2-14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31页 |
1.2.1 跨境数据流动及其管理研究 | 第15-23页 |
1.2.2 企业风险管理研究 | 第23-26页 |
1.2.3 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研究 | 第26-29页 |
1.2.4 国内外研究述评 | 第29-31页 |
1.3 概念界定及研究问题 | 第31-37页 |
1.3.1 概念界定 | 第31-36页 |
1.3.2 研究问题 | 第36-37页 |
1.4 研究方法与框架 | 第37-42页 |
1.4.1 研究方法 | 第37-40页 |
1.4.2 研究框架 | 第40-42页 |
1.5 本研究创新之处 | 第42-43页 |
2 理论基础 | 第43-55页 |
2.1 “技术-经济”范式理论 | 第43-45页 |
2.1.1 “技术-经济”范式的概念内涵 | 第43页 |
2.1.2 “技术-经济”范式的理论核心 | 第43-44页 |
2.1.3 “技术-经济”范式的发展应用 | 第44-45页 |
2.2 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理论 | 第45-46页 |
2.2.1 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理论溯源 | 第45页 |
2.2.2 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概念内涵 | 第45-46页 |
2.2.3 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理论的发展 | 第46页 |
2.3 数据主权理论 | 第46-49页 |
2.3.1 数据主权的概念内涵 | 第47-48页 |
2.3.2 数据主权产生的必然性 | 第48页 |
2.3.3 数据主权实现的复杂性 | 第48-49页 |
2.4 隐私权理论 | 第49-51页 |
2.4.1 隐私权的起源及其内涵 | 第49-50页 |
2.4.2 网络时代的隐私权理论 | 第50-51页 |
2.5 企业风险管理理论 | 第51-54页 |
2.5.1 风险的概念 | 第51-52页 |
2.5.2 风险管理的内涵与方法 | 第52-53页 |
2.5.3 全面风险管理思想的兴起 | 第53-54页 |
2.6 本章总结 | 第54-55页 |
3 数据经济时代互联网企业跨境数据流动的价值与风险 | 第55-75页 |
3.1 数据经济的发展范式 | 第55-59页 |
3.2 全球跨境数据流动的趋势与挑战 | 第59-65页 |
3.2.1 跨境数据流动的总体趋势 | 第59-62页 |
3.2.2 跨境数据流动的监管挑战 | 第62-65页 |
3.3 互联网企业跨境数据流动的价值 | 第65-67页 |
3.4 互联网企业跨境数据流动的风险 | 第67-69页 |
3.5 互联网企业跨境数据流动全面风险管理 | 第69-74页 |
3.5.1 互联网企业跨境数据流动的风险特征 | 第70-71页 |
3.5.2 互联网企业跨境数据流动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涵 | 第71-73页 |
3.5.3 互联网企业跨境数据流动全面风险管理的分析模型 | 第73-74页 |
3.6 本章总结 | 第74-75页 |
4 互联网企业跨境数据流动风险管理现状调研 | 第75-101页 |
4.1 研究方案设计 | 第75-83页 |
4.1.1 研究总体思路 | 第75-76页 |
4.1.2 研究对象选择 | 第76-77页 |
4.1.3 研究主要操作步骤 | 第77-83页 |
4.2 基于分类业务场景的跨境数据流动及其风险描述 | 第83-90页 |
4.2.1 电子商务业务的跨境数据流动 | 第83-84页 |
4.2.2 云计算业务的跨境数据流动 | 第84-86页 |
4.2.3 第三方支付业务的跨境数据流动 | 第86-87页 |
4.2.4 物流平台的跨境数据流动 | 第87-89页 |
4.2.5 网页浏览服务的跨境数据流动 | 第89-90页 |
4.3 问卷调查结果及其管理现状分析 | 第90-97页 |
4.3.1 互联网企业跨境数据流动现状 | 第90-91页 |
4.3.2 互联网企业跨境数据流动价值认知 | 第91-94页 |
4.3.3 互联网企业跨境数据流动风险认知 | 第94-96页 |
4.3.4 互联网企业跨境数据流动风险应对现状 | 第96-97页 |
4.4 互联网企业跨境数据流动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| 第97-100页 |
4.4.1 互联网企业跨境数据流动全面风险管理必要性 | 第97-98页 |
4.4.2 互联网企业跨境数据流动全面风险管理可行性 | 第98-100页 |
4.5 本章总结 | 第100-101页 |
5 数据经济时代互联网企业跨境数据流动全面风险评估 | 第101-123页 |
5.1 互联网企业跨境数据流动全面风险评估关键要素 | 第101-107页 |
5.1.1 互联网企业跨境数据流动风险要素分析 | 第101-104页 |
5.1.2 互联网企业跨境数据流动价值要素分析 | 第104-107页 |
5.2 互联网企业跨境数据流动全面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| 第107-116页 |
5.2.1 互联网企业跨境数据流动全面风险评价指标构成 | 第107-113页 |
5.2.2 互联网企业跨境数据流动全面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| 第113-116页 |
5.3 互联网企业跨境数据流动全面风险评价计算方法 | 第116-122页 |
5.3.1 指标赋值说明 | 第116-117页 |
5.3.2 互联网企业跨境数据流动风险的计算 | 第117-120页 |
5.3.3 互联网企业跨境数据流动价值的计算 | 第120-121页 |
5.3.4 互联网企业跨境数据流动全面风险的计算 | 第121-122页 |
5.4 本章总结 | 第122-123页 |
6 数据经济时代互联网企业跨境数据流动全面风险应对 | 第123-140页 |
6.1 互联网企业跨境数据流动全面风险应对策略规划 | 第123-129页 |
6.1.1 互联网企业跨境数据流动风险偏好 | 第123-125页 |
6.1.2 互联网企业跨境数据流动风险容忍度 | 第125-127页 |
6.1.3 互联网企业跨境数据流动风险应对策略 | 第127-129页 |
6.2 互联网企业跨境数据流动全面风险应对机制设计 | 第129-134页 |
6.2.1 持续自适应风险管理思想的引入 | 第129-131页 |
6.2.2 持续自适应跨境数据流动风险应对机制 | 第131-132页 |
6.2.3 持续自适应跨境数据流动风险应对机制的系统实现 | 第132-134页 |
6.3 互联网企业跨境数据流动全面风险应对制度建设 | 第134-138页 |
6.3.1 组织人员制度 | 第136页 |
6.3.2 数据保护制度 | 第136-137页 |
6.3.3 合作监督制度 | 第137-138页 |
6.3.4 意识教育制度 | 第138页 |
6.4 本章总结 | 第138-140页 |
7 总结与展望 | 第140-145页 |
7.1 研究结论 | 第140-142页 |
7.2 研究贡献 | 第142-143页 |
7.3 研究局限与展望 | 第143-1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45-154页 |
附录A 企业跨境数据流动风险深度访谈提纲 | 第154-156页 |
附录B 互联网企业跨境数据流动风险管理现状调查 | 第156-160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160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和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| 第160-161页 |
致谢 | 第161-1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