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主要英文缩略语索引 | 第8-11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5页 |
第2章 实验材料 | 第15-17页 |
2.1 实验对象 | 第15页 |
2.2 主要试剂和材料 | 第15页 |
2.3 主要仪器 | 第15-17页 |
第3章 实验方法 | 第17-21页 |
3.1 APJ受体与五味子甲素结合位点预测 | 第17页 |
3.2 新西兰兔喂养及采血 | 第17页 |
3.3 比浊法测量新西兰兔血小板聚集的程度 | 第17-18页 |
3.4 体外血栓检测仪测量体外血栓形成 | 第18-19页 |
3.5 线粒体荧光探针检测新西兰兔血小板内线粒体含量 | 第19页 |
3.6 透射电镜观察新西兰兔血小板内线粒体自噬情况 | 第19页 |
3.7 统计学方法 | 第19-21页 |
第4章 实验结果 | 第21-35页 |
4.1 五味子甲素能与 APJ 受体的三个氨基酸形成 4 的结合位点 | 第21页 |
4.2 五味子甲素对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| 第21-22页 |
4.3 五味子甲素通过APJ受体调节新西兰兔血小板聚集 | 第22-25页 |
4.4 五味子甲素对 elabela 32 以及 apelin 12、17、36 促兔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 | 第25-29页 |
4.5 线粒体自噬参与五味子甲素抑制elabela、apelin 12、17、36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 | 第29-35页 |
第5章 讨论 | 第35-39页 |
第6章 结论 | 第39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7页 |
发表文章 | 第47-57页 |
文献翻译 | 第57-72页 |
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| 第72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