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麦论文--大麦论文

大麦成熟胚离体培养条件的优化及HgNHX1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遗传转化

摘要第2-4页
Summary第4-5页
缩略词表第6-10页
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-24页
    1.1 大麦遗传转化的研究第10-11页
    1.2 遗传转化方法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基因枪法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农杆菌浸染法第12-13页
    1.3 大麦再生体系的研究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花药及小孢子培养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幼穗培养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原生质体培养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幼胚培养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5 成熟胚培养第15-16页
    1.4 土壤盐碱化的现状与危害第16-17页
    1.5 盐胁迫对植株的危害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盐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盐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盐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第19页
    1.6 植物体内离子选择性吸收和区隔化第19-20页
    1.7 Na~+/H~+逆向转运蛋白的研究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7.1 Na~+/H~+逆向转运蛋白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7.2 Na~+/H~+逆向转运蛋白基因的研究第20-21页
    1.8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1-23页
    1.9 技术路线第23-24页
第二章 大麦成熟胚再生体系的优化第24-36页
    2.1 试验材料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外植体材料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试剂与药品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仪器设备与耗材第24页
    2.2 试验方法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培养基组成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培养方法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不同诱导培养基对大麦成熟胚再生的影响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培养基中 2,4-D浓度梯度设置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培养基中Ag~+浓度梯度设置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培养基中ABA浓度梯度设置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7 数据统计方法第27页
    2.3 结果与分析第27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不同诱导培养基对出愈率的的影响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不同诱导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分化情况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培养基中 2,4-D浓度对大麦成熟胚再生的影响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培养基中Ag~+ 浓度对大麦成熟胚再生的影响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培养基中ABA浓度对大麦成熟胚再生的影响第32-33页
    2.4 讨论第33-36页
第三章 HgNHX1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转化第36-51页
    3.1 试验材料与试剂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培养基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试验材料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主要试剂及常用酶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菌株与质粒载体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仪器与设备第37页
    3.2 试验方法第37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盐生草总RNA的提取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引物设计与合成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目的基因的克隆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.1 扩增目的片段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.2 目的片段的回收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目的片段连接克隆载体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4.1 回收产物加A尾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4.2 连接克隆载体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蓝白斑筛选及测序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7 植物表达载体pBI-HgNHX1的构建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7.1 质粒DNA的提取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7.2 质粒的双酶切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7.3 目的片段与植物表达载体pBI121连接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7.4 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7.5 蓝白斑筛选和重组质粒的双酶切鉴定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8 pBI-HgNHX1的农杆菌转化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8.1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LBA4404的制备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8.2 pBI-HgNHX1的农杆菌转化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9 农杆菌介导烟草的遗传转化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9.1 烟草叶片组织的准备第43-44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分析第44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目的基因的克隆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1.1 总RNA的提取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1.2 HgNHX1基因的获得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2.1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2.2 pBI-HgNHX1载体的鉴定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农杆菌介导烟草叶片的遗传转化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3.1 pBI-HgNHX1转化农杆菌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3.2 农杆菌浸染烟草叶片第48-49页
    3.4 讨论第49-51页
第四章 结论第51-52页
    4.1 大麦成熟胚再生体系的优化研究第51页
    4.2 HgNHX1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第51-52页
参考文献第52-62页
附图第62-63页
致谢第63-64页
作者简介第64-65页
导师简介第65-66页

论文共6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覆盖与施肥对兰州百合产量及品质的影响
下一篇: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