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废气的处理与利用论文

光催化净化VOCs的中试装置研发及影响因素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绪论第10-21页
    1.1 课题来源第10页
    1.2 研究背景第10页
    1.3 VOCS净化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冷凝法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吸收法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吸附法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生物法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5 燃烧法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6 低温等离子体分解法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7 催化臭氧氧化法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8 紫外光解/光氧化法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9 光催化氧化法第15-16页
    1.4 光催化反应器光源的研究现状第16页
    1.5 VOCS光催化净化反应器的研究现状第16-19页
    1.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9页
    1.7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9-21页
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1-31页
    2.1 实验材料第21-22页
    2.2 实验方法第22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催化剂的制备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实验装置第22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实验步骤及反应条件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检测与分析方法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评价指标第29-31页
第3章 光催化净化VOCS装置的小试评价第31-46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1页
    3.2 处理方式对催化剂固载性能的影响第31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对固载催化剂流失率的影响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对固载催化剂表面形貌的影响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对固载催化剂吸附性能的影响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对固载催化剂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第35-36页
    3.3 反应条件对固载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第36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初始浓度对去除甲苯影响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相对湿度对去除甲苯的影响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催化剂的量对去除甲苯的影响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催化剂的寿命评价第40-41页
    3.4 高传质反应器设计与性能小试第41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高传质反应器模型设计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高传质反应器性能小试第43-45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45-46页
第4章 光催化净化VOCS的中试装置研发第46-52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46页
    4.2 光催化装置的设计及搭建第46页
    4.3 栅网的设计及制作第46-47页
    4.4 灯带和灯带板的设计及制作第47-49页
    4.5 光催化中试装置的内部安装第49-51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51-52页
第5章 中试装置影响因素研究第52-68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52页
    5.2 中试装置运行参数测试第52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风机频率对系统风量的影响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蠕动水泵的流量对湿度的影响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甲苯蠕动泵对甲苯浓度的影响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风量对甲苯浓度的影响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光催化装置的吸附和脱附第54-56页
    5.3 光催化中试装置内部构造优化第56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栅网数目对去除甲苯的影响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栅网排列顺序对去除甲苯的影响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灯带的布光方式对去除甲苯的影响第59-60页
    5.4 反应条件对中试装置性能的影响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湿度对去除甲苯的影响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初始浓度对去除甲苯的影响第61-62页
    5.5 中试装置长时间运行效果评估第62-63页
    5.6 中试装置再生效果评估第63-65页
    5.7 中试装置的效能分析第65-67页
    5.8 本章小结第67-68页
结论第68-69页
参考文献第69-74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74-76页
致谢第76页

论文共7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混凝/粉末炭组合的水处理特性对膜污染控制的影响研究
下一篇:FeOCl制备及催化臭氧化去除水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