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无线电电子学、电信技术论文--无线通信论文

基于多人体介质的信息交互系统研究与实现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绪论第11-20页
    1.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2 基于多人体介质的信息交互技术第12-13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概况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人体通信建模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人体通信装置第16-18页
    1.4 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第18-20页
第2章 电流耦合型双人体信息交互的数学建模第20-32页
    2.1 电路建模第20-21页
    2.2 数学建模第21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建模过程第21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参数分析第27-31页
    2.3 本章小结第31-32页
第3章 信息交互系统的总体及硬件设计第32-43页
    3.1 系统设计要求第32页
    3.2 总体方案设计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总体结构设计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总体方案设计第33-34页
    3.3 核心控制模块及显示模块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核心控制模块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配套显示模块第36页
    3.4 信号处理电路设计第36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核心器件选型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电路设计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电路仿真及实验第39-41页
    3.5 系统电极设计第41-42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42-43页
第4章 信息交互系统交互触发模块的软件设计第43-51页
    4.1 双向通信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inout端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时序设计第44-45页
    4.2 数字脉冲序列检测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4 倍频检测时序设计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状态机序列检测时序设计第46-47页
    4.3 LCD控制与显示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显示原理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显示控制第48-49页
    4.4 字符显示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字符取模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LCD坐标定位第50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50-51页
第5章 信息交互系统信息交互模块的软件设计第51-62页
    5.1 模块结构设计第51-52页
    5.2 串行异步通信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通信协议设计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数字信号编码设计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数字信号解码设计第54-55页
    5.3 信号采样与存储第55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3 倍频检测时序设计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双口RAM读写第56-59页
    5.4 ROM初始化文件生成第59-61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61-62页
第6章 基于多人体介质的信息交互系统实验验证第62-72页
    6.1 双人体信息交互数学模型的实验验证第62-6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实验装置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不同信号传输距离实验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不同信号传输路径实验第64-66页
    6.2 信息交互系统的功能实验第66-71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实验装置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图像缓存实验验证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交互触发实验验证第67-6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信息交互实验验证第69-71页
    6.3 本章小结第71-72页
总结与展望第72-74页
    工作总结第72-73页
    下一步工作第73-74页
参考文献第74-78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第78-79页
致谢第79页

论文共7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双向交换设备的视频会议代理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
下一篇:多模波导的传输和辐射理论建模与数值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