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3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3 本文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第2章 氮氧化物减排技术方案选择理论基础 | 第13-18页 |
2.1 技术经济分析理论 | 第13-16页 |
2.1.1 技术经济分析理论基础 | 第13-14页 |
2.1.2 技术经济分析特点 | 第14-15页 |
2.1.3 技术经济分析方法 | 第15-16页 |
2.2 综合评价方法 | 第16-17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17-18页 |
第3章 氮氧化物减排技术方案分析 | 第18-27页 |
3.1 低氮燃烧技术方案 | 第18-21页 |
3.1.1 燃烧优化方案 | 第18页 |
3.1.2 空气分级燃烧技术方案 | 第18-19页 |
3.1.3 燃料分级燃烧技术方案 | 第19-20页 |
3.1.4 烟气再循环技术方案 | 第20页 |
3.1.5 低NOx燃烧器方案 | 第20-21页 |
3.2 燃烧后脱硝技术方案 | 第21-25页 |
3.2.1 选择性触媒还原法SCR | 第21-22页 |
3.2.2 选择性非触媒还原法SNCR | 第22-24页 |
3.2.3 SNCR-SCR混合法 | 第24-25页 |
3.3 氮氧化物控制技术方案比较分析 | 第25-26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第4章 燃煤电厂氮氧化物减排技术方案选择指标的构建 | 第27-32页 |
4.1 构建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 | 第27-28页 |
4.1.1 指标体系概论 | 第27页 |
4.1.2 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| 第27-28页 |
4.2 燃煤电厂氮氧化物减排技术方案选择指标体系的确定 | 第28-31页 |
4.2.1 燃煤电厂氮氧化物减排技术方案技术性能指标 | 第29-30页 |
4.2.2 燃煤电厂氮氧化物减排技术方案经济性能指标 | 第30-31页 |
4.2.3 燃煤电厂氮氧化物减排技术方案环境性能指标 | 第31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5章 燃煤电厂氮氧化物减排技术方案选择模型研究 | 第32-41页 |
5.1 确定指标权重 | 第32-34页 |
5.1.1 基本思想 | 第32页 |
5.1.2 基本步骤 | 第32-34页 |
5.2 白化函数的确定 | 第34-38页 |
5.3 灰色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| 第38-40页 |
5.3.1 灰色综合评价 | 第38页 |
5.3.2 灰色综合评价模型的步骤、方法 | 第38-40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6章 实证研究 | 第41-53页 |
6.1 黄骅电厂概况 | 第41页 |
6.2 黄骅电厂氮氧化物减排技术方案选择 | 第41-48页 |
6.2.1 指标权重的计算 | 第41-44页 |
6.2.2 灰色综合评价的计算 | 第44-47页 |
6.2.3 选择结果分析 | 第47-48页 |
6.3 黄骅电厂氮氧化物减排技术方案的效果分析 | 第48-52页 |
6.3.1 环保效果分析 | 第48-49页 |
6.3.2 经济效果分析 | 第49-52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7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6页 |
致谢 | 第56-5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| 第57-58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