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际法视野下的劳工保护与反就业歧视
| 摘要 | 第2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6页 |
| 导论 | 第9-14页 |
| 一、导言 | 第9-11页 |
| 二、文献综述 | 第11-14页 |
| 第一章 劳工标准问题基本理论 | 第14-22页 |
| 第一节 概念与定义 | 第14-17页 |
| 一、国际劳工标准 | 第14-15页 |
| 二、国际劳工组织 | 第15-16页 |
| 三、“社会条款” | 第16-17页 |
| 第二节 国际劳动法渊源 | 第17-22页 |
| 一、联合国文件 | 第17-18页 |
| 二、ILO制定的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 | 第18-19页 |
| 三、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 | 第19-22页 |
| 第二章 劳动保护与反就业歧视的国际法规则 | 第22-33页 |
| 第一节 国际核心劳工标准的规则内涵及外延 | 第22-28页 |
| 一、基本劳工权利 | 第23-26页 |
| 二、禁止就业歧视 | 第26-28页 |
| 第二节 民间国际劳动保护与反就业歧视规则 | 第28-33页 |
| 一、SA8000的内容 | 第28-30页 |
| 二、ISO26000的指导标准 | 第30-31页 |
| 三、民间规则的作用与评价 | 第31-33页 |
| 第三章 中国与国际劳工标准的探讨 | 第33-40页 |
| 第一节 中国的劳工保护与反就业歧视 | 第33-38页 |
| 一、结社自由 | 第33-34页 |
| 二、集体谈判自由 | 第34-35页 |
| 三、禁止使用童工 | 第35-36页 |
| 四、禁止强迫劳动 | 第36页 |
| 五、同工同酬以及消除就业歧视 | 第36-38页 |
| 第二节 对策与建议 | 第38-40页 |
| 一、积极承担国际义务 | 第38页 |
| 二、正确对待社会责任 | 第38-39页 |
| 三、加强对企业劳动标准的监管 | 第39-40页 |
| 结论 | 第40-4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1-45页 |
|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45-46页 |
| 致谢 | 第46-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