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9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目的 | 第9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2-18页 |
1.2.1 河流及河口碳的研究进展 | 第12-15页 |
1.2.2 河流及河口氮的研究进展 | 第15-18页 |
1.3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样品采集和实验方案设计 | 第19-23页 |
2.1 研究区域概况 | 第19页 |
2.2 样品采集 | 第19-20页 |
2.3 实验仪器和试剂 | 第20-21页 |
2.4 相关参数测定 | 第21-22页 |
2.5 实验思路及技术路线 | 第22-23页 |
第三章 黄河尾闾河道及河口碳氮分布与输运 | 第23-43页 |
3.1 悬浮物中碳氮分布与输运 | 第23-29页 |
3.1.1 河道悬浮物中碳氮分布的年内输运变化 | 第23-25页 |
3.1.2 河道悬浮物中碳氮分布的年际变化 | 第25-26页 |
3.1.3 河口悬浮物中碳氮分布的变化 | 第26-28页 |
3.1.4 悬浮物中碳氮的入海通量 | 第28-29页 |
3.2 水体中碳氮分布与输运 | 第29-42页 |
3.2.1 河道水体中碳氮的分布及输运变化 | 第29-32页 |
3.2.2 黄河口水体中碳氮分布及输运 | 第32-41页 |
3.2.3 水体中碳氮入海通量 | 第41-42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四章 黄河尾闾河道及河口碳氮稳定同位素的分布及有机质来源解析 | 第43-53页 |
4.1 有机质碳源 | 第43-44页 |
4.1.1 悬浮物中有机质碳源 | 第43-44页 |
4.1.2 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碳源 | 第44页 |
4.2 有机质氮源 | 第44-46页 |
4.2.1 悬浮物中有机质氮源 | 第45页 |
4.2.2 沉积物中有机质氮源 | 第45-46页 |
4.3 有机质碳氮关系 | 第46-47页 |
4.3.1 悬浮物中有机质碳氮关系 | 第46-47页 |
4.3.2 沉积物中有机质碳氮关系 | 第47页 |
4.4 悬浮物和沉积物中有机质碳氮同位素的相关性及来源 | 第47-49页 |
4.5 悬浮物和沉积物中有机质定性源解析 | 第49-51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51-53页 |
第五章 陆源碳输入对河口低盐区CO_2释放的影响 | 第53-62页 |
5.1 基本水质参数分布 | 第53-54页 |
5.2 黄河口pCO_2时空分布特征 | 第54-55页 |
5.3 影响pCO_2的环境因子 | 第55-59页 |
5.4 河口水体水-气界面CO_2通量 | 第59-60页 |
5.5 陆源有机碳输入对黄河口CO_2释放的影响 | 第60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60-62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2-64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62-63页 |
6.2 研究不足与展望 | 第63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7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73-74页 |
致谢 | 第74-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