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粲墓石刻艺术审美分析
| 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绪论 | 第7-12页 |
| 一、论文研究的缘由与意义 | 第7-8页 |
| 二、论文研究的现状述评及研究方法 | 第8-10页 |
| 三、论文的主旨及基本观点 | 第10-12页 |
| 第一章 杨粲墓地理概况和历史渊源 | 第12-20页 |
| 第一节 地理、历史、人文背景 | 第12-16页 |
| 一.地理 | 第12-13页 |
| 二.历史背景及概况 | 第13-16页 |
| 第二节 杨粲墓石刻的历史成因 | 第16-20页 |
| 一.经制州制度与杨粲 | 第16-18页 |
| 二.经济、宗教 | 第18-20页 |
| 第二章 杨粲墓石刻艺术存在的本质 | 第20-28页 |
| 第一节 墓葬根本属性 | 第20-21页 |
| 第二节 “事死如事生”观念的渗透 | 第21-23页 |
| 第三节 “地方皇权”与“中央皇权” | 第23-25页 |
| 第四节 香炉 | 第25-28页 |
| 第三章 杨粲墓石刻艺术特征审美分析 | 第28-50页 |
| 第一节 杨粲墓石刻艺术风格 | 第28-42页 |
| 一.石刻艺术的“大美” | 第30-33页 |
| 二.人物造型与艺术气韵 | 第33-37页 |
| 三.线性特征 | 第37-39页 |
| 四.动物形态与象征寓意 | 第39-42页 |
| 第二节 杨粲墓石刻艺术形式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| 第42-47页 |
| 一.民间的民族特性 | 第42-45页 |
| 二.墓室形制与中国墓葬民族意识 | 第45-47页 |
| 第三节 墓室雕刻形式美 | 第47-50页 |
| 第四章 艺术影响 | 第50-52页 |
| 结语 | 第52-53页 |
| 致谢 | 第53-5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4-55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5-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