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共产党论文--党的领导论文--群众路线论文

差异性社会中践行群众路线的原则与路径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第一章 绪论第7-16页
    一、研究背景第7-8页
    二、研究意义第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理论意义第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现实意义第8页
    三、研究综述第8-1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国内研究综述第8-1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国外研究综述第12-14页
    四、研究内容第14页
    五、研究方法第14-15页
    六、研究创新点第15-16页
第二章 差异性社会与群众路线基本理论第16-32页
    一、社会形态的划分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社会形态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霍尔瓦特社会形态理论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丹尼尔·贝尔社会形态理论第19-20页
    二、差异性社会基本理论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差异性社会内涵及其划分标准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我国进入差异性社会的根据第21-23页
    三、群众路线基本理论第23-3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群众路线的由来与发展第23-2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群众路线的哲学基础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群众路线的重要作用第29-32页
第三章 差异性社会对践行群众路线的新挑战第32-38页
    一、大众分化使“谁是群众”成为难题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“谁是群众”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前提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差异性社会造就大众分化第33-34页
    二、“多元、多样、多变”的思想文化格局使群众路线的思想传输面临更大阻力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差异性社会的“三多”景观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群众路线意识传输受到阻滞第35页
    三、利益多样化使兼顾各阶层群众利益成为难题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差异性社会造就利益多元化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兼顾各阶层群众利益成为难题第37-38页
第四章 差异性社会中践行群众路线的原则第38-45页
    一、坚持以人为本的实践原则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以人为本的哲学内涵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第39-41页
    二、坚持群众路线的一般价值与具体实践相统一原则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哲学方法论一般原则和具体方式方法的统一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实现精神世界的改造净化与日常行为方式的改进相统一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实现党风改善与民风改善、社会风气改善相统一第43页
    三、坚持由理论思维走向实践思维,重实践的原则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理论思维走向实践思维的哲学依据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坚持重实践的原则第44-45页
第五章 差异性社会中践行群众路线的路径第45-57页
    一、大力推进协商民主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协商民主的重要性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充分发挥落实政治协商制度第46-48页
    二、推进利益与文化的包容性发展第48-5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坚持包容差异化的利益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坚持包容差异化的文化第50-52页
    三、坚持差别化的工作方法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坚持深入群众,避免一刀切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坚持与群众真“心”沟通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坚持因人、因地、因利的方法第53-54页
    四、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注重教育、制度与纪律的统一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在实践中加强“灌输”群众路线时代性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在实践中深化教育第55-57页
结语第57-58页
参考文献第58-63页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3-64页
致谢第64页

论文共6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权力、制度、文化:亚太区域体系转型研究
下一篇:青年马克思精神生产概念探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