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设计论文--民用建筑论文--居住建筑论文--传统住宅(民居)论文

徽州传统民居室内热环境形成机理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18页
    1.1. 研究背景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. 能源与环境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. 徽州传统民居保护与传承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. 美丽乡村的建设第11-12页
    1.2. 研究现状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. 国内外热环境研究现状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. 国内外自然通风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. 国内外室内热环境与自然通风耦合研究现状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. 存在的问题第15-16页
    1.3. 研究内容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. 研究目标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. 研究内容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. 创新点第16-18页
第二章 徽州传统民居典型区域划分及测试方案第18-31页
    2.1. 徽州传统民居主要典型区域第18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. 厢房建筑模型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. 厅堂建筑模型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. 天井建筑模型第21-24页
    2.2. 测试区域概况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. 地理位置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. 测试对象第24-25页
    2.3. 测试方案设计第25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. 空气温度与湿度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. 壁面温度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. 风速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. 换气次数第29-30页
    2.4. 本章小结第30-31页
第三章 徽州传统民居厢房热环境形成机理第31-47页
    3.1. 厢房热环境现状第31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. 空气温度与平均辐射温度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. 相对湿度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. 热舒适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. 风速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. 换气次数第35-36页
    3.2. 厢房热环境理论分析第36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. 厢房自然通风计算模型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. 厢房热环境计算模型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. 厢房热平衡理论计算分析第39-41页
    3.3. 厢房热环境模拟第41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. 物理模型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. 边界条件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. 模拟方案及边界条件的选定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. 模拟结果分析第42-46页
    3.4. 本章小结第46-47页
第四章 徽州传统民居厅堂热环境形成机理第47-65页
    4.1. 厅堂热环境现状第47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. 空气温度与壁面温度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. 相对湿度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. 热舒适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. 风速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. 换气次数第50-52页
    4.2. 厅堂热环境理论分析第52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. 厅堂自然通风计算模型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. 厅堂热环境计算模型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. 厅堂热平衡理论计算分析第54-56页
    4.3. 厅堂风环境模拟第56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. 物理模型建立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. 网格划分及独立性检验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. 湍流方程选取及模型验证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. 模拟方案及边界条件选定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. 模拟结果分析第59-63页
    4.4. 本章小结第63-65页
第五章 徽州传统民居天井空间热环境形成机理第65-85页
    5.1. 天井热环境现状第65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. 空气温度与壁面温度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. 相对湿度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. 热舒适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. 风速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5. 换气次数第68-69页
    5.2. 天井热环境理论分析第69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. 天井自然通风计算模型第69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. 天井热环境模型分析第71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. 天井热平衡理论计算分析第73-77页
    5.3. 天井自然通风与热环境耦合模拟第77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. 研究变量的确定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. Energy Plus软件概况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. 动态耦合模拟方法第7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. 建筑模型与室内外设计参数第79-8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. 模拟结果第81-83页
    5.4. 本章小结第83-85页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5-87页
    6.1. 结论第85-86页
    6.2. 展望第86-87页
参考文献第87-93页
在学研究成果第93-94页
致谢第94页

论文共9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GFRP混合配箍混凝土梁受剪性能研究
下一篇:徽州民居装饰元素在会馆空间中的设计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