绵羊小反刍兽疫的诊断与病理学研究
摘要 | 第2-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文献研究(小反刍兽疫的研究进展) | 第8-19页 |
1.小反刍兽疫的病原学研究进展 | 第8-11页 |
1.1 小反刍兽疫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| 第9页 |
1.2 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 | 第9-11页 |
1.2.1 小反刍兽疫的起源 | 第9-10页 |
1.2.2 易感动物 | 第10页 |
1.2.3 传播方式 | 第10-11页 |
1.2.4 流行方式 | 第11页 |
2 小反刍兽疫的诊断 | 第11-16页 |
2.1 临床诊断 | 第11-15页 |
2.1.1 临床症状 | 第11-12页 |
2.1.2 病理变化 | 第12-15页 |
2.2 病原学诊断方法 | 第15-16页 |
2.2.1 病毒的分离鉴定方法 | 第15-16页 |
2.3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 | 第16页 |
2.3.1 RT-PCR检测方法 | 第16页 |
3 小反刍兽疫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| 第16-19页 |
3.1 计划免疫 | 第17页 |
3.2 加强日常管理 | 第17页 |
3.3 做好产地检疫 | 第17页 |
3.4 紧急防控措施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实验研究 | 第19-51页 |
一、绵羊小反刍兽疫分子生物学诊断 | 第19-25页 |
1 试验目的 | 第19-20页 |
2 材料 | 第20-21页 |
3 方法 | 第21-22页 |
4 结果 | 第22-24页 |
5 讨论 | 第24-25页 |
6 小结 | 第25页 |
二、绵羊小反刍兽疫病理组织学与超微结构观察 | 第25-51页 |
1 试验目的 | 第25-26页 |
2 材料 | 第26-27页 |
3 方法 | 第27-30页 |
4 结果 | 第30-48页 |
5 讨论 | 第48-50页 |
6 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三章 全文结论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7页 |
致谢 | 第57-58页 |
个人简介 | 第58-59页 |
导师简介 | 第59-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