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中国哲学论文--明代哲学(1368~1644年)论文--方以智(1611~1671年)论文

方以智“三教归《易》”思想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17页
    1.1 论文选题的立论依据第10-11页
    1.2 研究现状及研究目的第11-15页
    1.3 研究重点和难点第15-16页
    1.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16-17页
第二章 方以智的易学观及其易学特色第17-35页
    2.1 方以智生平及其易著平议第17-21页
    2.2 方以智的易学立场第21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《易》者,征天地之几也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太极不落有无而气不坏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虚空皆象数,倚数而理寓焉第25-27页
    2.3 方以智的易学特色第27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因“时”“余”知《易》道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函雅故,通古今第30-35页
第三章 方以智“三教归《易》”思想之理论路径第35-63页
    3.1 洗心藏密冒示天下之道第35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忧患善世的儒学观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无过不及的中道论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道艺不二的境界论第40-43页
    3.2 《庄》乃《易》之风《庸》之魂第43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《易》《庄》原通的庄学观第43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取象尽意的认识论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环中寓庸的工夫论第50-53页
    3.3 征禅理之几于《易》第53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荆杏双修的禅学观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援《易》解禅的格义论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体用相即的圆融论第59-63页
第四章 方以智“三教归《易》”思想之衡估第63-77页
    4.1 方以智“三教归《易》”思想的学术价值第63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发明旧《易》新说之楷模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解救王学拘弊之良方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开启清代经学之先导第67-69页
    4.2 方以智“三教归《易》”思想的历史地位第69-7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彰显自强不息的遗民志节第69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代表桐城方氏易学最高峰第71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弘扬继善成性的道德理想第74-77页
结语第77-79页
致谢第79-80页
参考文献第80-84页
附录(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)第84页

论文共8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从《科学时代的理性》看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中的实践哲学思想
下一篇:伊壁鸠鲁的幸福论思想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