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--环境生物学论文--环境植物学论文

大气CO2浓度升高对不同生长条件下三种大型海藻光合作用的影响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9页
缩略词(ABBREVIATIONS)第14-15页
第一章绪论第15-25页
    1.1 大气CO_2浓度变化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大气CO_2浓度变化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高CO_2浓度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第15-16页
    1.2 高CO_2浓度对大型海藻的影响第16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大型海藻对海水中无机碳的利用机制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高CO_2浓度对大型海藻生长的影响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高CO_2浓度对大型海藻光合作用的影响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高CO_2浓度对大型海藻光系统的影响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高CO_2浓度对大型海藻呼吸作用的影响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6 高CO_2浓度对大型海藻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7 高CO_2浓度对大型海藻营养盐吸收的影响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8 高CO_2浓度对大型海藻生化组分的影响第21页
    1.3 不同N水平、培养密度对大型海藻的影响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不同N水平对大型海藻的生理影响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不同培养密度对大型海藻的生理影响第22页
    1.4 不同N水平、培养密度生长下大型海藻对高CO_2浓度响应的研究现状第22-23页
    1.5 本文研究对象、目的、内容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对象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研究目的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研究内容第24-25页
第二章 实验方法第25-30页
    2.1 实验仪器及试剂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化学试剂和气体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主要实验仪器第25-26页
    2.2 实验材料第26-27页
    2.3 各指标测定方法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温度、光照条件及PH值的测定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相对生长速率的测定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藻蓝蛋白(PC)和藻红蛋白(PE)含量的测定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可溶性蛋白(SP)含量的测定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营养盐吸收效率的测定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7 光合作用-光强响应曲线(P-I曲线)的测定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8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测定第29页
    2.4 统计分析第29-30页
第三章 不同氮生长条件下两种海藻光合作用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第30-43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0-31页
    3.2 材料与方法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实验材料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培养处理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温度、光照条件及PH值的测定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相对生长速率的测定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光合作用-光强响应曲线(P-I曲线)的测定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统计分析第32-33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分析第33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温度、光照条件及PH值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生长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光合作用第35-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3.1 龙须菜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3.2 蛎菜第36-40页
    3.4 讨论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PH值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生长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光合作用第40-42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42-43页
第四章 不同培养密度条件下坛紫菜生理特性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第43-58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43-44页
    4.2 材料与方法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实验材料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培养处理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温度、光照条件及PH值的测定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相对生长速率(RGR)的测定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营养盐吸收效率(NUE)测定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6 光合作用-光强响应曲线(P-I曲线)的测定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7 不同温度下光合-呼吸速率的测定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8 统计分析第45页
    4.3 结果与分析第45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温度、光照条件及PH值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坛紫菜的相对生长速率(RGR)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坛紫菜的营养盐吸收效率(NUE)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坛紫菜的光合作用-光强响应曲线(P-I曲线)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不同温度下坛紫菜的光合速率、呼吸速率第50-54页
    4.4 讨论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PH值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对生长的影响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营养盐吸收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P-I曲线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5 光合-呼吸速率第56-57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57-58页
第五章 不同培养密度下CO_2浓度升高对龙须菜、蛎菜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第58-70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58-59页
    5.2 材料与方法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实验材料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培养处理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温度、光照条件及PH值的测定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相对生长速率(RGR)的测定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营养盐吸收效率(NUE)测定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6 生化组分含量的测定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7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测定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8 统计分析第60页
    5.3 结果与分析第60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温度、光照条件及PH值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相对生长速率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营养盐吸收效率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生化组分含量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叶绿素荧光参数第65-66页
    5.4 讨论第66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PH值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生长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营养盐吸收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生化组分含量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5 叶绿素荧光参数第68-69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69-70页
结论与展望第70-72页
参考文献第72-81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1-82页
致谢第82-83页
附件第83页

论文共8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大气环境变化对电子废弃物拆解区土壤中PBDEs、TBBPA自然降解影响的研究
下一篇: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--基于河北省重污染行业的经验数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