纳米银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
| 摘要 | 第3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1 绪论 | 第9-20页 |
| 1.1 纳米银的性质 | 第9-11页 |
| 1.1.1 量子尺寸效应 | 第9页 |
| 1.1.2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| 第9-10页 |
| 1.1.3 表面效应 | 第10页 |
| 1.1.4 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 | 第10-11页 |
| 1.1.5 抗菌性 | 第11页 |
| 1.2 纳米银的制备方法 | 第11-18页 |
| 1.2.1 物理法 | 第12-13页 |
| 1.2.2 化学法 | 第13-16页 |
| 1.2.3 生物法 | 第16-18页 |
| 1.3 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| 第18-20页 |
| 1.3.1 研究意义 | 第18-19页 |
| 1.3.2 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| 2 聚乙烯吡咯烷酮还原法制备纳米银 | 第20-29页 |
| 2.1 实验部分 | 第20-21页 |
| 2.1.1 实验试剂与仪器 | 第20-21页 |
| 2.1.2 实验方法 | 第21页 |
| 2.2 结果与讨论 | 第21-28页 |
| 2.2.1 反应时间的影响 | 第21-22页 |
| 2.2.2 温度的影响 | 第22页 |
| 2.2.3 葡萄糖的影响 | 第22-24页 |
| 2.2.4 介质的影响 | 第24-26页 |
| 2.2.5 碱的影响 | 第26-27页 |
| 2.2.6 纳米银水分散液的稳定性 | 第27-28页 |
| 2.3 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| 3 苦菜提取液还原法制备纳米银 | 第29-58页 |
| 3.1 概述 | 第29-30页 |
| 3.2 实验部分 | 第30-32页 |
| 3.2.1 实验试剂与仪器 | 第30-31页 |
| 3.2.2 实验步骤 | 第31页 |
| 3.2.3 纳米银的表征 | 第31-32页 |
| 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2-53页 |
| 3.3.1 纳米银的制备 | 第32-34页 |
| 3.3.2 AgNO_3浓度的影响 | 第34-36页 |
| 3.3.3 反应时间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| 3.3.4 温度的影响 | 第37-39页 |
| 3.3.5 pH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| 3.3.6 苦菜提取液添加量的影响 | 第40-42页 |
| 3.3.7 Cl~-浓度的影响 | 第42-49页 |
| 3.3.8 表面活性剂对纳米银制备的影响 | 第49-53页 |
| 3.4 纳米银的表征 | 第53-56页 |
| 3.4.1 纳米银的TEM | 第53-55页 |
| 3.4.2 纳米银的XRD | 第55页 |
| 3.4.3 纳米银的FT-IR光谱分析 | 第55-56页 |
| 3.5 本章小结 | 第56-58页 |
| 4 结论 | 第58-60页 |
| 4.1 总结 | 第58-59页 |
| 4.2 展望 | 第59-60页 |
| 致谢 | 第60-6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1-66页 |
| 附录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