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8页 |
| 引言 | 第8-10页 |
| 一、串通投标罪的基本问题 | 第10-19页 |
| (一) 串通投标罪概念 | 第10-11页 |
| (二) 串通投标行为的特点 | 第11-13页 |
| 1、具有反竞争性 | 第11-12页 |
| 2、行为的隐蔽性 | 第12页 |
| 3、约束性较差的共同行为 | 第12-13页 |
| (三) 串通投标的具体表现和类型 | 第13-19页 |
| 1、串通投标的表现形式 | 第13-18页 |
| 2、串通投标的类型 | 第18-19页 |
| 二、串通投标罪构成要件的认定 | 第19-25页 |
| (一) 串通投标罪客体的认定 | 第19页 |
| (二) 串通投标罪客观方面的认定 | 第19-21页 |
| (三) 串通投标罪主体的认定 | 第21-23页 |
| (四) 串通投标罪主观方面的认定 | 第23-25页 |
| 三、串通投标罪立法评析及完善建议 | 第25-40页 |
| (一) 串通投标罪的立法规制 | 第25-27页 |
| (二) 串通投标罪的立法缺陷 | 第27-31页 |
| 1、法律规制在体系上不完善,不能协调统一 | 第27-28页 |
| 2、串通投标行为的概念界定范围过于狭窄,不能涵盖所有串通行为 | 第28页 |
| 3、对串通投标罪的处罚较轻,制裁不够严厉 | 第28-29页 |
| 4、招投标行政监督体制缺陷 | 第29-30页 |
| 5、规制机关部门重复繁多,不能统一执法,执法效率低 | 第30-31页 |
| 6、招投标制度本身有漏洞 | 第31页 |
| (三) 串通投标罪的立法完善 | 第31-40页 |
| 1、刑事立法扩大犯罪主体的范围 | 第31-35页 |
| 2、提高法定刑,加重制裁措施 | 第35-36页 |
| 3、规制机关主管部门职权统一 | 第36页 |
| 4、刑法增设新罪名,根据犯罪情节具体化,打击犯罪形式多样化 | 第36-38页 |
| 5、完善宽免制度,提高串通者的风险 | 第38页 |
| 6、完善招投标相关制度 | 第38-40页 |
| 四、结语 | 第40-4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1-43页 |
| 致谢 | 第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