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8页 |
1.1 微生物燃料电池 | 第9-13页 |
1.1.1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发展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2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结构及原理 | 第10-12页 |
1.1.3 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Cr(Ⅵ) | 第12-13页 |
1.2 阴极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| 第13-15页 |
1.2.1 铂材料 | 第13页 |
1.2.2 铂的替代材料 | 第13-14页 |
1.2.3 石墨烯材料 | 第14页 |
1.2.4 矿物材料 | 第14-15页 |
1.3 MoS_2和TiO | 第15-17页 |
1.3.1 MoS_2 | 第15-16页 |
1.3.2 TiO_2 | 第16页 |
1.3.3 MoS_2负载TiO | 第16-17页 |
1.4 研究内容,目的与意义 | 第17-18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7页 |
1.4.2 目的与意义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剥离辉钼矿修饰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及电化学分析 | 第18-29页 |
2.1 实验装置与材料 | 第18-20页 |
2.2 MFC的启动 | 第20-22页 |
2.3 阴极材料的制备与修饰 | 第22页 |
2.4 极化曲线与功率密度曲线的测试 | 第22-26页 |
2.4.1 测试原理 | 第22-23页 |
2.4.2 实验步骤 | 第23页 |
2.4.3 不同条件下MFC的产电性能 | 第23-25页 |
2.4.4 剥离辉钼矿修饰MFC阴极的机理分析 | 第25-26页 |
2.5 剥离辉钼矿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26-28页 |
2.5.1 电极的制备 | 第27页 |
2.5.2 电化学工作站的启动与测试 | 第27页 |
2.5.3 结果与讨论 | 第27-28页 |
2.6 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剥离辉钼矿修饰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处理Cr(Ⅵ) | 第29-40页 |
3.1 实验准备 | 第30-33页 |
3.1.1 实验材料和仪器 | 第30-32页 |
3.1.2 模拟Cr(Ⅵ)废水的配制 | 第32页 |
3.1.3 MFC的组建 | 第32页 |
3.1.4 模拟光源的组建 | 第32-33页 |
3.1.5 样品的选取与测定 | 第33页 |
3.2 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剥离辉钼矿对于Cr(Ⅵ)去除效率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3.3 pH值的大小对于剥离辉钼矿修饰MFC去除Cr(Ⅵ)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3.4 去除Cr(Ⅵ)的机理分析 | 第35-36页 |
3.5 动力学分析 | 第36-39页 |
3.6 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四章 剥离辉钼矿负载TiO_2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| 第40-63页 |
4.1 实验材料与仪器 | 第40-42页 |
4.2 剥离辉钼矿(MoS_2)负载TiO_2的制备 | 第42-43页 |
4.2.1 试剂 | 第42-43页 |
4.2.2 MoS_2/TiO_2制备过程 | 第43页 |
4.3 负载材料的分析表征 | 第43-52页 |
4.3.1 分析表征 | 第43-44页 |
4.3.2 结果与讨论 | 第44-52页 |
4.4 MoS_2/TiO_2负载材料的紫外-可见漫反射分析 | 第52-55页 |
4.4.1 基本原理 | 第52-53页 |
4.4.2 紫外-可见漫反射测试 | 第53页 |
4.4.3 结果与分析 | 第53-55页 |
4.5 MoS_2/TiO_2负载材料的光电导性能 | 第55-57页 |
4.5.1 实验过程 | 第55-56页 |
4.5.2 结果与分析 | 第56-57页 |
4.6 负载材料修饰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产电性能评价 | 第57-62页 |
4.6.1 实验准备 | 第57页 |
4.6.2 不同材料修饰MFC阴极产电性能测试 | 第57页 |
4.6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7-61页 |
4.6.4 机理分析 | 第61-62页 |
4.7 小结 | 第62-63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3-64页 |
5.1 总结 | 第63页 |
5.2 展望 | 第63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70页 |
致谢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