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5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| 1.1 选题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| 1.3 论文研究方法及结构 | 第14-16页 |
| 第二章 德雷福斯因特网哲学的思想来源及理论背景 | 第16-26页 |
| 2.1 思想来源 | 第16-19页 |
| 2.1.1 尼采的超人思想 | 第16-17页 |
| 2.1.2 海德格尔的情绪本体论 | 第17-18页 |
| 2.1.3 梅洛-庞蒂的意向弧、最优化掌握、身体观 | 第18-19页 |
| 2.2 理论背景 | 第19-25页 |
| 2.2.1 起始于人工智能极限的思考 | 第19-22页 |
| 2.2.2 德雷福斯思考的现象学模型 | 第22-25页 |
| 2.3 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| 第三章 因特网及其局限性的现象学分析 | 第26-36页 |
| 3.1 信息检索的局限 | 第26-27页 |
| 3.2 远程学习的局限 | 第27-29页 |
| 3.3 非涉身的远程具现 | 第29-30页 |
| 3.4 网络虚无主义 | 第30-32页 |
| 3.5 虚拟人生 | 第32-35页 |
| 3.6 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| 第四章 关于德雷福斯因特网局限性的现象学分析的启示 | 第36-45页 |
| 4.1 对德雷福斯的身体观的理解 | 第36-40页 |
| 4.2 身体在因特网使用中的作用 | 第40-42页 |
| 4.3 因特网的未来 | 第42-44页 |
| 4.4 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| 结束语 | 第45-4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6-50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50-51页 |
| 致谢 | 第51-52页 |
| 附件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