动作的“力”结构对舞蹈创作的启发
| 摘要 | 第3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页 |
| 第1章 引言 | 第7-14页 |
| 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7-8页 |
| 1.2 研究现状及分析 | 第8-13页 |
| 1.2.1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| 第8-12页 |
| 1.2.2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2-13页 |
| 1.3 研究方法及思路 | 第13-14页 |
| 第2章 舞蹈动作“力”结构的概念 | 第14-17页 |
| 2.1 动作的“力”结构的形成 | 第14-15页 |
| 2.2 动作的“力”结构的层次 | 第15-17页 |
| 第3章 舞蹈动作的表层“力”结构 | 第17-27页 |
| 3.1 动作的“力”点 | 第17-18页 |
| 3.2 动作的“力”式样 | 第18-23页 |
| 3.3 动作的“力”走向 | 第23-25页 |
| 3.4 动作的“力感”范围 | 第25-26页 |
| 3.5 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| 第4章 舞蹈动作的中层“力”结构 | 第27-37页 |
| 4.1 虚幻的“力” | 第27-33页 |
| 4.1.1 舞蹈形象——活跃的“力”的表象 | 第28-30页 |
| 4.1.2 舞蹈创作——象征性的“意象” | 第30-33页 |
| 4.2 有生命的“力”——呼吸 | 第33-36页 |
| 4.3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| 第5章 舞蹈动作的深层“力”结构 | 第37-53页 |
| 5.1 社会性质的“力”——“情感力” | 第37-46页 |
| 5.1.1 “情感力”的产生 | 第37-38页 |
| 5.1.2 “情感力”的分类 | 第38-39页 |
| 5.1.3 “情感力”的影响因素 | 第39-42页 |
| 5.1.4 “情感力”的呈现状态 | 第42-46页 |
| 5.2 “视知觉”的心理“力” | 第46-52页 |
| 5.2.1 心理“力”的形成 | 第46-48页 |
| 5.2.2 心理“力”的趋同性 | 第48-49页 |
| 5.2.3 “视知觉”与“表意” | 第49-52页 |
| 5.3 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| 第6章 舞蹈创作中动作的转化与表现 | 第53-60页 |
| 6.1 具象动作到抽象动作的转化 | 第53-54页 |
| 6.2 抽象动作到具象动作的转化 | 第54-55页 |
| 6.3 不同“语境”中动作的“表意”转化 | 第55-56页 |
| 6.4 舞蹈创作中动作的表现 | 第56-58页 |
| 6.5 本章小结 | 第58-60页 |
| 第7章 结论 | 第60-61页 |
| 致谢 | 第61-6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2-64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