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种新型生物胶黏剂的研究
| 摘要 | 第3-4页 | 
| Abstract | 第4-5页 | 
| 1 绪论 | 第12-20页 | 
| 1.1 木材胶黏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12页 | 
| 1.2 大豆蛋白质结构简介 | 第12-13页 | 
| 1.3 大豆蛋白基胶黏剂的粘合原理 | 第13-14页 | 
| 1.4 大豆蛋白基胶黏剂的改性方法 | 第14页 | 
| 1.5 改性大豆蛋白基胶黏剂的研究进展 | 第14-19页 | 
| 1.6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9页 | 
| 1.7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创新 | 第19-20页 | 
| 2 尿素-SDS-甲醇胶黏剂的制备及表征 | 第20-31页 | 
| 2.1 实验部分 | 第20-22页 | 
| 2.1.1 实验试剂及仪器 | 第20-21页 | 
| 2.1.2 实验方法 | 第21-22页 | 
| 2.2 胶合强度测试 | 第22-23页 | 
| 2.2.1 胶合板样品的制备 | 第22-23页 | 
| 2.2.2 干态胶合强度的测量 | 第23页 | 
| 2.2.3 湿态胶合强度的测量 | 第23页 | 
| 2.3 固体含量测试 | 第23-24页 | 
| 2.4 FT-IR测试 | 第24页 | 
| 2.5 SEM测试 | 第24页 | 
| 2.6 DSC测试 | 第24页 | 
| 2.7 结果与分析 | 第24-30页 | 
| 2.7.1 胶合强度测试结果及分析 | 第24-26页 | 
| 2.7.2 对比实验固体含量测试结果及分析 | 第26-27页 | 
| 2.7.3 FT-IR测试结果及分析 | 第27-28页 | 
| 2.7.4 SEM测试结果及分析 | 第28-29页 | 
| 2.7.5 DSC测试结果及分析 | 第29-30页 | 
| 2.8 结论 | 第30-31页 | 
| 3 尿素-SDS-丙三醇胶黏剂的制备及表征 | 第31-41页 | 
| 3.1 实验部分 | 第32-33页 | 
| 3.1.1 实验试剂及仪器 | 第32页 | 
| 3.1.2 实验方法 | 第32-33页 | 
| 3.2 胶合强度测试 | 第33-34页 | 
| 3.2.1 胶合板样品的制备 | 第33页 | 
| 3.2.2 干态胶合强度的测量 | 第33-34页 | 
| 3.2.3 湿态胶合强度的测量 | 第34页 | 
| 3.3 固体含量测试 | 第34页 | 
| 3.4 FT-IR测试 | 第34页 | 
| 3.5 SEM测试 | 第34页 | 
| 3.6 DSC测试 | 第34页 | 
| 3.7 结果与分析 | 第34-40页 | 
| 3.7.1 胶合强度测试结果及分析 | 第34-36页 | 
| 3.7.2 对比实验固体含量测试结果及分析 | 第36-37页 | 
| 3.7.3 FT-IR测试结果及分析 | 第37-38页 | 
| 3.7.4 SEM测试结果及分析 | 第38-39页 | 
| 3.7.5 DSC测试结果及分析 | 第39-40页 | 
| 3.8 结论 | 第40-41页 | 
| 4 尿素-SDS-甘露醇胶黏剂的制备及表征 | 第41-52页 | 
| 4.1 实验部分 | 第41-43页 | 
| 4.1.1 实验试剂及仪器 | 第41-42页 | 
| 4.1.2 实验方法 | 第42-43页 | 
| 4.2 胶合强度测试 | 第43-44页 | 
| 4.2.1 胶合板样品的制备 | 第43页 | 
| 4.2.2 干态胶合强度的测量 | 第43-44页 | 
| 4.2.3 湿态胶合强度的测量 | 第44页 | 
| 4.3 固体含量测试 | 第44页 | 
| 4.4 FT-IR测试 | 第44页 | 
| 4.5 SEM测试 | 第44页 | 
| 4.6 DSC测试 | 第44页 | 
| 4.7 结果与分析 | 第44-50页 | 
| 4.7.1 胶合强度测试结果及分析 | 第44-46页 | 
| 4.7.2 对比实验固体物含量测试结果及分析 | 第46-47页 | 
| 4.7.3 FT-IR测试结果及分析 | 第47-48页 | 
| 4.7.4 SEM测试结果及分析 | 第48-49页 | 
| 4.7.5 DSC测试结果及分析 | 第49-50页 | 
| 4.8 结论 | 第50-52页 | 
| 5 总结及发现 | 第52-53页 | 
| 致谢 | 第53-54页 | 
| 参考文献 | 第54-64页 | 
| 作者简介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