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5-6页 |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1页 |
1.2 血液中微量元素检测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1.2.1 原子吸收光谱法 | 第11-12页 |
1.2.2 电化学法 | 第12页 |
1.2.3 原子荧光光谱法 | 第12-13页 |
1.2.4 原子发射光谱法 | 第13页 |
1.2.5 质谱法 | 第13-14页 |
1.3 研发血液快检系统的必要性以及先进性 | 第14页 |
1.4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| 第14-17页 |
第2章 ETV-MPT-AES血液快检系统的构建 | 第17-41页 |
2.1 电热蒸发进样方法的原理及发展 | 第17-19页 |
2.2 ETV进样系统的设计及优化 | 第19-31页 |
2.2.1 ETV电极的设计 | 第19-25页 |
2.2.2 ETV腔室结构的优化 | 第25-30页 |
2.2.3 工程化的ETV模块的设计 | 第30-31页 |
2.3 ETV-MPT-AES系统实验平台的搭建 | 第31-33页 |
2.3.1 小型化的MPT-AES系统 | 第31-32页 |
2.3.2 ETV与MPT-AES系统联用搭建血液中多元素快检系统 | 第32-33页 |
2.4 ETV-MPT-AES系统工作参数的优化 | 第33-39页 |
2.4.1 ETV工作参数的优化 | 第33-35页 |
2.4.2 MPT-AES工作参数的优化 | 第35-39页 |
2.5 小结 | 第39-41页 |
第3章 ETV-MPT-AES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 | 第41-57页 |
3.1 ETV-MPT-AES的特性 | 第41-43页 |
3.1.1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的原理和特性 | 第41-42页 |
3.1.2 电热蒸发进样-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光谱特性 | 第42-43页 |
3.2 峰高和峰面积算法的研究 | 第43-54页 |
3.2.1 色谱的峰高和峰面积算法 | 第43-47页 |
3.2.2 ETV-MPT-AES的I-t图的峰高和峰面积算法 | 第47-53页 |
3.2.3 MPT-AES的I-λ图的峰面积算法 | 第53-54页 |
3.3 峰体积算法的研究 | 第54-56页 |
3.3.1 峰体积算法与精密度 | 第54页 |
3.3.2 峰体积算法与线性度 | 第54-55页 |
3.3.3 峰体积与检出限 | 第55-56页 |
3.4 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4章 ETV-MPT-AES峰体积算法的优化 | 第57-73页 |
4.1 基面优化 | 第57-64页 |
4.1.1 基面对峰体积算法线性度和精密度的影响 | 第57-59页 |
4.1.2 基平面对峰体积算法检出限的影响 | 第59-60页 |
4.1.3 离峰最小二乘法计算基平面 | 第60-64页 |
4.2 峰体积的计算方法优化 | 第64-69页 |
4.2.1 峰高乘平均峰面积法 | 第64-67页 |
4.2.2 EMG模型峰体积法 | 第67-69页 |
4.3 谱线平滑对峰体积算法的影响 | 第69-72页 |
4.3.1 矩窗平滑 | 第69-70页 |
4.3.2 三角形平滑 | 第70-72页 |
4.4 小结 | 第72-73页 |
第5章 ETV-MPT-AES直接检测血液中的微量元素 | 第73-81页 |
5.1 概述 | 第73-74页 |
5.2 实验部分 | 第74-76页 |
5.2.1 仪器与试剂 | 第74页 |
5.2.2 实验样品的配置 | 第74页 |
5.2.3 实验方法及条件 | 第74-76页 |
5.3 定量分析性能 | 第76-78页 |
5.3.1 检出限 | 第76页 |
5.3.2 工作曲线和精密度 | 第76-78页 |
5.3.3 样品分析 | 第78页 |
5.4 小结 | 第78-81页 |
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81-83页 |
6.1 工作总结 | 第81页 |
6.2 工作展望 | 第81-8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3-89页 |
作者简介 | 第89页 |
作者硕士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