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峰露天煤矿开采终了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其对策措施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绪论 | 第12-25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| 第13-22页 |
1.2.1 露天矿边坡工程的特点 | 第13-15页 |
1.2.2 边坡稳定研究方法 | 第15-21页 |
1.2.3 提高露天矿边坡稳定性措施 | 第21-22页 |
1.3 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22-25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22-23页 |
1.3.2 研究路线 | 第23-25页 |
2 大峰露天煤矿地质概况 | 第25-45页 |
2.1 工程概况 | 第25-28页 |
2.1.1 矿区位置和交通 | 第25-26页 |
2.1.2 地形地貌特征 | 第26页 |
2.1.3 矿区开采历史及现状 | 第26-27页 |
2.1.4 水文地质特征 | 第27-28页 |
2.2 煤层地质 | 第28-32页 |
2.2.1 矿田地质 | 第28-29页 |
2.2.2 矿田构造 | 第29-30页 |
2.2.3 煤层煤质 | 第30-32页 |
2.3 工程地质与开采技术条件 | 第32-41页 |
2.3.1 岩体的工程地质特征 | 第32-34页 |
2.3.2 岩体质量 | 第34-35页 |
2.3.3 可采煤层顶底板岩石物理力学特征 | 第35-38页 |
2.3.4 煤矿环境地质特征 | 第38-41页 |
2.4 终了边坡工程特征 | 第41-45页 |
3 终了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破坏机制分析 | 第45-58页 |
3.1 终了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| 第45-49页 |
3.1.1 一般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| 第45-48页 |
3.1.2 大峰矿终了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| 第48-49页 |
3.2 终了边坡破坏机理分析 | 第49-57页 |
3.2.1 一般边坡变形基本类型 | 第49-50页 |
3.2.2 大峰矿终了边坡破坏类型 | 第50-51页 |
3.2.3 边坡稳定性系数理论计算分析 | 第51-57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4 终了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| 第58-75页 |
4.1 基本力学模型 | 第58-66页 |
4.1.1 数值建模软件优选 | 第58-60页 |
4.1.2 三维数值模型参数 | 第60-62页 |
4.1.3 三维数值模拟方案 | 第62-64页 |
4.1.4 三维数值模型 | 第64-66页 |
4.1.5 数值分析评价方法 | 第66页 |
4.2 边坡稳定性数值结果 | 第66-71页 |
4.3 边坡稳定性分析 | 第71-73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73-75页 |
5 终了边坡形成过程稳定性对策措施研究 | 第75-85页 |
5.1 终了边坡参数优化研究 | 第75-81页 |
5.1.1 边坡角优化 | 第76-78页 |
5.1.2 边坡高度优化 | 第78-81页 |
5.2 终了边坡控制爆破技术研究 | 第81-83页 |
5.3 其他措施 | 第83-84页 |
5.3.1 排水过程 | 第83页 |
5.3.2 锚固技术 | 第83-84页 |
5.3.3 加强对边坡的监测 | 第84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84-85页 |
6 结论 | 第85-8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7-89页 |
致谢 | 第89-9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研究项目 | 第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