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代长篇家庭小说中的女儿群像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绪论 | 第10-19页 |
第1章 古代传统观念下的女儿角色定位 | 第19-35页 |
1.1 女儿的角色定位 | 第19-23页 |
1.2 传统观念下,女儿的教育 | 第23-29页 |
1.2.1 孝道教育 | 第23-25页 |
1.2.2 贞节教育 | 第25-26页 |
1.2.3 女功教育 | 第26-27页 |
1.2.4 才学教育 | 第27-29页 |
1.3 传统观念下,女儿的婚姻 | 第29-35页 |
1.3.1 择婚的不自由 | 第30-32页 |
1.3.2 婚后的不自由 | 第32-35页 |
第2章 清代长篇家庭小说中的女儿群像出身阶层分析 | 第35-44页 |
2.1 贵族、士绅家庭中的女儿 | 第36-38页 |
2.2 商贾家庭中的女儿 | 第38-41页 |
2.3 世俗家庭中的女儿 | 第41-44页 |
第3章 清代长篇家庭小说中女儿群像亲子关系特征 | 第44-62页 |
3.1 孝女 | 第44-53页 |
3.1.1 救父型 | 第44-46页 |
3.1.2 持家型 | 第46-48页 |
3.1.3 顺从型 | 第48-51页 |
3.1.4 养家型 | 第51-53页 |
3.2 追求自由的女儿 | 第53-57页 |
3.2.1 追求身份自由 | 第53-55页 |
3.2.2 追求婚恋自由 | 第55-57页 |
3.3 不孝的女儿 | 第57-62页 |
3.3.1 不能尽孝 | 第58-59页 |
3.3.2 不尽孝道 | 第59-62页 |
第4章 清代长篇家庭小说中的女儿群像塑造及价值 | 第62-80页 |
4.1 丰富传神的正面描写 | 第62-67页 |
4.1.1 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 | 第62-63页 |
4.1.2 细致入微的外貌描写 | 第63-65页 |
4.1.3 直接有效的心理描写 | 第65-66页 |
4.1.4 极具特征的动作描写 | 第66-67页 |
4.2 锦上添花的侧面描写 | 第67-71页 |
4.2.1 人化、情化了的环境描写 | 第67-70页 |
4.2.2 “以花喻人” | 第70-71页 |
4.3 清代长篇家庭小说女儿群像塑造的局限性 | 第71-73页 |
4.3.1 模糊化的女儿群像 | 第71-72页 |
4.3.2 概念化的女儿群像 | 第72-73页 |
4.4 清代长篇家庭小说女儿群像塑造的价值 | 第73-80页 |
4.4.1 体现中国孝文化 | 第73-75页 |
4.4.2 体现女性意识的觉醒 | 第75-77页 |
4.4.3 体现女性命运的悲剧 | 第77-80页 |
结语 | 第80-8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1-85页 |
致谢 | 第85-8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