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1.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1.2.1 含VSC-HVDC的多馈入系统强度指标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2.2 多回直流相互影响指标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3 本文研究思路 | 第16-17页 |
1.4 本文章节安排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基于电压灵敏度的电压支撑强度指标 | 第19-41页 |
2.1 准稳态模型 | 第19-22页 |
2.2 LCC-HVDC系统的功率稳定 | 第22-27页 |
2.2.1 功率稳定分析模型 | 第22-23页 |
2.2.2 功率稳定 | 第23-25页 |
2.2.3 受端系统电压灵敏度与直流功率稳定的关系 | 第25-27页 |
2.3 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因子 | 第27-29页 |
2.3.1 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因子的定义 | 第27-28页 |
2.3.2 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因子的阈值 | 第28-29页 |
2.4 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因子的有效性 | 第29-34页 |
2.4.1 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因子对应dPd/dId的偏差特性 | 第29-31页 |
2.4.2 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因子与静态电压稳定的关系 | 第31-34页 |
2.5 算例验证 | 第34-39页 |
2.5.1 受端系统电压灵敏度与功率稳定和电压稳定的关系验证 | 第34-37页 |
2.5.2 RVSF的阈值验证 | 第37-39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39-41页 |
第三章 VSC-HVDC对LCC-HVDC受端系统强度的影响 | 第41-59页 |
3.1 VSC-HVDC的运行原理和控制方式 | 第41-43页 |
3.1.1 VSC-HVDC的运行原理 | 第41-42页 |
3.1.2 VSC-HVDC的控制方式 | 第42-43页 |
3.2 混合双馈入直流系统模型 | 第43-46页 |
3.3 混合双馈入直流系统中RVSF的计算方法 | 第46-50页 |
3.3.1 计算方法 | 第46-49页 |
3.3.2 计算方法验证 | 第49-50页 |
3.4 VSC-HVDC传输功率对LCC-HVDC受端系统强度的影响 | 第50-52页 |
3.5 VSC-HVDC的落点选择对LCC-HVDC受端系统强度的影响 | 第52-58页 |
3.5.1 两回直流落点的影响 | 第52-55页 |
3.5.2 VSC-HVDC落点处的SCR的影响 | 第55-58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四章 含VSC-HVDC的多馈入交互作用因子 | 第59-76页 |
4.1 多馈入交互作用因子定义 | 第59页 |
4.2 多回直流馈入功率对换流母线电压的影响 | 第59-61页 |
4.3 考虑直流控制方式的MIIF实用求解方法 | 第61-67页 |
4.3.1 考虑直流控制方式的MIIF的求解方程 | 第61-63页 |
4.3.2 分析与简化 | 第63-65页 |
4.3.3 VSC-HVDC无功——电压特性的计算 | 第65-67页 |
4.4 仿真验证 | 第67-70页 |
4.4.1 简单系统算例 | 第67-69页 |
4.4.2 大系统算例 | 第69-70页 |
4.5 VSC-HVDC及LCC-HVDC控制方式对相互作用的影响 | 第70-74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74-76页 |
总结与展望 | 第76-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8-84页 |
附录 | 第84-89页 |
附录1 | 第84-86页 |
附录2 | 第86-8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89-90页 |
致谢 | 第90-92页 |
附件 | 第9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