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3页 |
1.1.1 国际背景 | 第11页 |
1.1.2 国内背景 | 第11-13页 |
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3页 |
1.3 文献综述 | 第13-15页 |
1.4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1.5 研究框架 | 第16-17页 |
1.6 创新与不足 | 第17-19页 |
1.6.1 本文的创新之处 | 第17页 |
1.6.2 研究难点与不足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中药不良反应病案数据库的建立 | 第19-37页 |
2.1 文献检索 | 第20-21页 |
2.1.1 文献来源 | 第20页 |
2.1.2 检索中涉及到的中药剂型 | 第20页 |
2.1.3 检索方法 | 第20-21页 |
2.1.4 文献遴选标准 | 第21页 |
2.1.5 检索结果 | 第21页 |
2.2 文献数据库创建 | 第21-33页 |
2.2.1 设置字段 | 第21-23页 |
2.2.2 创建数据库表 | 第23-24页 |
2.2.3 录入数据 | 第24-25页 |
2.2.4 创建查询 | 第25-28页 |
2.2.5 创建窗体 | 第28-29页 |
2.2.6 文献数据库的主登陆界面及查询界面 | 第29-31页 |
2.2.7 中药不良反应病例的查询 | 第31-33页 |
2.3 文献数据库的特色、不足及建议 | 第33-37页 |
2.3.1 文献数据库的特色 | 第33-34页 |
2.3.2 文献数据库存在的不足 | 第34页 |
2.3.3 相关建议 | 第34-37页 |
第三章 中药不良反应的统计分析 | 第37-49页 |
3.1 数据的结果统计 | 第37-45页 |
3.1.1 不同中药引起不良反应病例数的统计 | 第37-38页 |
3.1.2 患者性别、年龄分布情况 | 第38-39页 |
3.1.3 用药剂型和给药途径 | 第39-41页 |
3.1.4 合并用药情况 | 第41页 |
3.1.5 不良反应累及器官及临床表现 | 第41-42页 |
3.1.6 过敏史和预后 | 第42-43页 |
3.1.7 病案来源省份分布 | 第43-44页 |
3.1.8 报告单位类别 | 第44-45页 |
3.1.9 文献发表时间分布 | 第45页 |
3.2 数据的结果分析 | 第45-49页 |
3.2.1 中药不良反应与年龄、性别的关系 | 第45-46页 |
3.2.2 中药不良反应与用药剂型、用药途径的关系 | 第46页 |
3.2.3 中药不良反应与合并用药的关系 | 第46页 |
3.2.4 中药不良反应与累及器官的关系 | 第46-47页 |
3.2.5 中药不良反应与过敏史的关系 | 第47页 |
3.2.6 中药不良反应预后情况分析 | 第47页 |
3.2.7 中药不良反应文献来源省份分布情况分析 | 第47页 |
3.2.8 中药不良反应文献发表时间分布情况分析 | 第47-49页 |
第四章 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| 第49-55页 |
4.1 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| 第49-51页 |
4.1.1 患者因素 | 第49页 |
4.1.2 药物因素 | 第49-51页 |
4.1.3 用药因素 | 第51页 |
4.2 建议及对策 | 第51-55页 |
4.2.1 提高用药的防范意识 | 第51-52页 |
4.2.2 开展中药的安全性研究 | 第52页 |
4.2.3 加强中药的质量管理 | 第52-53页 |
4.2.4 开展中药注射剂专项研究 | 第53-55页 |
结语 | 第55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0-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