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一般工业技术论文--工程材料学论文--特种结构材料论文

有机/无机杂化磁性SiO2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

摘要第6-8页
ABSTRACT第8-9页
第一章 绪论第13-32页
    1.1 重金属污染及检测方法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重金属污染及危害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重金属离子的检测方法第14页
    1.2 荧光分子传感器技术概述第14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荧光分子探针技术第14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荧光纳米传感器的概述第20-22页
    1.3 磁性Fe_3O_4@SiO_2复合纳米材料概述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磁性Fe_3_O4纳米材料概述及制备方法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磁性Fe_3O_4@SiO_2复合纳米材料及制备方法第24-26页
    1.4 磁性Fe_3O_4@SiO_2复合纳米材料的表面修饰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表面物理修饰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表面化学修饰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物理、化学同步修饰法第29页
    1.5 等温吸附模型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Langmuir等温方程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的评估第30页
    1.6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目的第30-32页
第二章 实验流程、实验试剂、设备及检测第32-35页
    2.1 实验流程第32页
    2.2 实验试剂第32-34页
    2.3 实验设备第34页
    2.4 检测设备第34-35页
第三章 二甲基吡啶胺(DPA)表面修饰Fe_3O_4@SiO_2复合纳米粒子对Zn~(2+)检测和去除的应用研究第35-48页
    3.1 前言第35页
    3.2 实验部分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Fe_3O_4@SiO_2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磁性Fe_3O_4@SiO_2复合纳米粒子的表面功能化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Fe_3O_4@SiO_2-DPA有机/无机复合纳米材料对Zn~(2+)的光响应行为研究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Fe_3O_4@SiO_2-DPA有机/无机复合纳米材料对Zn~(2+)吸附性能的研究第38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讨论第38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Fe_3O_4@SiO_2-DPA有机/无机复合纳米粒子的表征第38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Fe_3O_4@SiO_2-DPA有机/无机复合纳米粒子对重金属离子的光谱分析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Fe_3O_4@SiO_2-DPA有机/无机复合纳米粒子对Zn~(2+)吸附性能第44-47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47-48页
第四章 RhoB-NCS表面修饰磁性Fe_3O_4@SiO_2复合纳米粒子对Hg~(2+)检测和去除的应用研究第48-69页
    4.1 前言第48-49页
    4.2 实验部分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Fe_3O_4@SiO_2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罗丹明B衍生物的合成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磁性Fe_3O_4@SiO_2复合纳米粒子的表面功能化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Fe_3O_4@SiO_2-RhoB-NCS有机/无机复合纳米材料对Hg~(2+)光响应行为研究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Fe_3O_4@SiO_2-RhoB-NCS有机/无机复合纳米材料对Hg~(2+)吸附的研究第52页
    4.3 结果与讨论第52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RhoB-NCS功能化Fe_3O_4@SiO_2有机/无机复合纳米材料的表征第52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Fe_3O_4@SiO_2-RhoB-NCS有机/无机复合纳米粒子对重金属离子的光谱分析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Fe_3O_4@SiO_2-RhoB-NCS有机/无机复合纳米粒子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第57-61页
    4.4 量子计算第61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计算方法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罗丹明B衍生物(RhoB-NCS-APTES)基态构型分析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罗丹明B衍生物(RhoB-NCS-APTES)与汞离子螯合能力分析第63-67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67-69页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9-71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69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69-71页
致谢第71-73页
参考文献第73-79页
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79页

论文共7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发光高分子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传感性能研究
下一篇:聚碳酸酯透明件/纳米TiO2涂层的耐紫外老化及环境应力开裂行为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