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37页 |
1.1 引言 | 第11页 |
1.2 聚合物药物控制释放体系 | 第11-16页 |
1.2.1 药物释放机理 | 第13-15页 |
1.2.2 用于控制释放体系的高分子材料 | 第15-16页 |
1.3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概述 | 第16-23页 |
1.3.1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合成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3.2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胶束化行为 | 第18-19页 |
1.3.3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胶束的特性 | 第19-21页 |
1.3.4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载药胶束制备及表征 | 第21-22页 |
1.3.5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药物控制释放应用 | 第22-23页 |
1.4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| 第23-27页 |
1.4.1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概述 | 第23-25页 |
1.4.2 影响降解的因素 | 第25页 |
1.4.3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在药物控释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| 第25-27页 |
1.5 智能型聚合物 | 第27-32页 |
1.5.1 pH响应型 | 第27-29页 |
1.5.2 温度响应型 | 第29页 |
1.5.3 其它响应型 | 第29-31页 |
1.5.3.1 光敏感型 | 第29-30页 |
1.5.3.2 电场敏感型 | 第30页 |
1.5.3.3 磁场敏感型 | 第30-31页 |
1.5.3.4 压敏型 | 第31页 |
1.5.3.5 生物分子敏感型 | 第31页 |
1.5.4 智能型高分子的生物医学应用 | 第31-32页 |
1.6 PLA及PMAA的研究现状 | 第32-33页 |
1.7 研究课题的提出 | 第33-37页 |
1.7.1 立论依据 | 第33-34页 |
1.7.2 研究内容 | 第34-37页 |
第2章 PMAA_2-b-PLA-b-PMAA_2多嵌段共聚物的制备与表征 | 第37-53页 |
2.1 引言 | 第37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37-43页 |
2.2.1 试剂 | 第37-38页 |
2.2.2 仪器 | 第38-39页 |
2.2.3 合成步骤 | 第39-41页 |
2.2.4 聚合物胶束的制备 | 第41页 |
2.2.5 红外吸收光谱(FT-IR)表征 | 第41页 |
2.2.6 核磁共振氢谱(~1HNMR)表征 | 第41页 |
2.2.7 凝胶渗透色谱仪的表征(GPC) | 第41-42页 |
2.2.8 聚合物胶束行为的测定 | 第42页 |
2.2.9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测定(TEM) | 第42页 |
2.2.10 动态激光光散射仪测试(DLS) | 第42-43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3-51页 |
2.3.1 多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| 第43-46页 |
2.3.2 聚合物胶束的自组装及理化性质 | 第46-50页 |
2.3.3 胶束的pH依赖行为 | 第50-51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51-53页 |
第3章 H型多嵌段共聚物的生物医用性能研究 | 第53-67页 |
3.1 引言 | 第53-54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54-57页 |
3.2.1 试剂 | 第54页 |
3.2.2 仪器 | 第54页 |
3.2.3 缓冲溶液的配置 | 第54页 |
3.2.4 生物可降解性测试 | 第54-55页 |
3.2.5 标准工作曲线的确定 | 第55-56页 |
3.2.6 HCPT与PTX药物的装载及体外释放 | 第56-57页 |
3.2.7 体外细胞毒性测试 | 第57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7-65页 |
3.3.1 生物可降解性分析 | 第57-59页 |
3.3.2 pH敏感多嵌段共聚物胶束的药物释放行为 | 第59-62页 |
3.3.3 细胞毒性研究 | 第62页 |
3.3.4 载药共聚物胶束稳定性研究 | 第62-65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65-67页 |
第4章 结论 | 第67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81页 |
致谢 | 第81-8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