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电工技术论文--独立电源技术(直接发电)论文--蓄电池论文

锂离子电池硅基复合负极材料的研究

摘要第4-7页
ABSTRACT第7-10页
第一章 绪论第16-41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16-17页
    1.2 锂离子电池原理及特点第17-18页
    1.3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现状第18-20页
    1.4 硅负极材料概述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硅负极的储锂机理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硅负极材料存在的问题第21-22页
    1.5 硅基负极材料优化及改进第22-38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纳米化材料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复合导电碳第24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复合缓冲介质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4 氧化硅材料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1.5.5 粘结剂第35-38页
    1.6 课题的提出及其研究策略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1.6.1 选题背景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1.6.2 研究策略第38-41页
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41-47页
    2.1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41-43页
    2.2 材料结构表征第43-45页
    2.3 电化学性能表征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电池的装配过程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充放电测试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循环伏安分析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交流阻抗分析第46-47页
第三章 机械球磨法合成多孔硅/碳复合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第47-71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47-48页
    3.2 多孔硅/碳复合材料的设计第48-49页
    3.3 硅/碳复合材料的制备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多孔硅/碳复合材料的制备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不同比表面积多孔硅/碳复合材料制备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纳米硅/Super P/碳复合材料的制备第50-51页
    3.4 多孔硅/碳复合材料结构表征第51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复合材料的晶相结构和形貌表征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复合材料碳层形貌表征第56-57页
    3.5 多孔硅/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第57-70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循环伏安分析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循环和倍率性能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合成条件对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影响第60-68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阻抗分析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3.5.5 不同活性材料负载量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69-70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70-71页
第四章 从纳米二氧化硅合成多孔硅/碳复合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第71-89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71-72页
    4.2 多孔硅/碳复合材料的制备第72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复合材料多孔硅/碳的制备第72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硅材料的制备第74页
    4.3 多孔硅/碳复合材料结构表征第74-8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复合材料的晶相结构和形貌表征第74-7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第79-80页
    4.4 多孔硅/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第80-8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循环伏安分析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循环性能及倍率性能第81-8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阻抗分析第87-88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88-89页
第五章 粘结剂对 SiO 基复合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89-104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89-90页
    5.2 SiO 基复合材料的制备第90页
    5.3 电极的制备第90-91页
    5.4 活性材料 SiO 和 SiO/C 形貌表征第91-92页
    5.5 粘结剂对 SiO 基复合材料的影响第92-103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粘结剂对 SiO 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92-98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粘结剂对碳包覆 SiO 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第98-103页
    5.7 本章小结第103-104页
第六章 SiO_x/Si/C 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储锂性能研究第104-125页
    6.1 引言第104页
    6.2 SiO_x/Si/C 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第104-105页
    6.3 复合材料的制备第105-106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SiO_x/Si/C 复合材料的制备第105-106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复合材料 c-SiO/C 和 m_(25)-SiO/C 的制备第106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补偿首次不可逆容量第106页
    6.4 SiO_x/Si/C 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表征第106-114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复合材料成分分析第106-109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复合材料的形貌表征第109-112页
        6.4.3 合成复合材料的反应位点分析第112-114页
        6.4.4 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第114页
    6.5 SiO_x/Si/C 复合材料的电化学研究第114-124页
        6.5.1 充放电特性第114-116页
        6.5.2 循环和倍率性能第116-119页
        6.5.3 交流阻抗第119-120页
        6.5.4 循环后电极表面形貌表征第120-121页
        6.5.5 补偿电极首次效率第121-124页
    6.6 本章小结第124-125页
第七章 全文总结第125-129页
参考文献第129-146页
附录 本论文中缩写词总汇第146-148页
致谢第148-149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49-152页

论文共15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红景天苷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与分子机制
下一篇:基于三维复合电极的新型能源存储器件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