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5-27页 |
1.1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概述 | 第15-18页 |
1.1.1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性质和来源 | 第15-16页 |
1.1.2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治理 | 第16-18页 |
1.2 生物法处理VOCS研究进展 | 第18-20页 |
1.2.1 生物法净化VOCs概述 | 第18-19页 |
1.2.2 生物法处理VOCs技术比较 | 第19页 |
1.2.3 生物滴滤法处理VOCs存在的问题及研究趋势 | 第19-20页 |
1.3 强化生物滴滤塔处理VOCS的研究进展 | 第20-22页 |
1.3.1 强化VOCs处理的技术研究 | 第20-21页 |
1.3.2 生物表面活性剂 | 第21页 |
1.3.3 生物表面活性剂强化生物滴滤塔原理 | 第21-22页 |
1.4 鼠李糖脂 | 第22-23页 |
1.5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研究微生物多样性的运用 | 第23-24页 |
1.5.1 高通量技术概述 | 第23-24页 |
1.5.2 高通量技术的优势 | 第24页 |
1.5.3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的运用 | 第24页 |
1.6 课题的研究目标和思路 | 第24-26页 |
1.6.1 课题研究的目标 | 第24-25页 |
1.6.2 课题研究的内容 | 第25-26页 |
1.7 创新点 | 第26-27页 |
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| 第27-34页 |
2.1 实验装置 | 第27-28页 |
2.2 实验试剂与仪器 | 第28-29页 |
2.2.1 实验试剂 | 第28-29页 |
2.2.2 实验试剂 | 第29页 |
2.3 分析项目和方法 | 第29-33页 |
2.3.1 实验材料 | 第29-30页 |
2.3.2 乙苯浓度 | 第30页 |
2.3.3 鼠李糖脂添加的最适宜投加浓度测定 | 第30-31页 |
2.3.4 生物膜特征 | 第31-32页 |
2.3.5 生物量的测定 | 第32-33页 |
2.3.6 滴滤塔启动运行和生物多样性分析 | 第33页 |
2.4 数据处理 | 第33-34页 |
第三章 强化生物滴滤塔处理乙苯废气效能 | 第34-42页 |
3.1 鼠李糖脂对微生物的影响研究 | 第34-36页 |
3.1.1 鼠李糖脂的可生物去除性 | 第34页 |
3.1.2 鼠李糖脂对微生物降解乙苯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3.1.3 鼠李糖脂对微生物的生长影响 | 第35-36页 |
3.2 生物滴滤塔运行性能 | 第36-39页 |
3.2.1 生物滴滤塔的挂膜启动 | 第36-38页 |
3.2.2 添加鼠李糖脂对不同负荷生物滴滤塔处理效率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3.3 挂膜启动期间鼠李糖脂对生物滴滤塔系统生物量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0-42页 |
第四章 鼠李糖脂强化生物滴滤塔降解乙苯机理研究 | 第42-48页 |
4.1 生物膜相的观察 | 第42-43页 |
4.2 鼠李糖脂对生物滴滤塔中生物膜多糖与蛋白的影响 | 第43-45页 |
4.3 鼠李糖脂对生物膜疏水性的影响 | 第45-47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五章 鼠李糖脂强化生物滴滤塔生物多样性分析 | 第48-55页 |
5.1 OTU聚类分析和物种注释 | 第48-49页 |
5.2 稀释曲线和等级聚类曲线分析 | 第49-51页 |
5.3 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组成 | 第51-53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53-55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55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| 第65-67页 |
致谢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