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1 绪论 | 第9-27页 |
1.1 选题背景与意义 | 第9-11页 |
1.1.1 装配式建筑的大规模推广 | 第9-10页 |
1.1.2 医疗投入的增加 | 第10-11页 |
1.1.3 设备与技术更新加快 | 第11页 |
1.2 相关概念阐释及研究对象界定 | 第11-16页 |
1.2.1 (预制)装配率及预制率 | 第12-13页 |
1.2.2 装配式建筑概念及其相关法规 | 第13-14页 |
1.2.3 装配式建筑相关概念和阐释 | 第14-16页 |
1.3 研究目的、意义和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3.1 研究目的 | 第16页 |
1.3.2 研究意义 | 第16页 |
1.3.3 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4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7-25页 |
1.4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7-22页 |
1.4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22-25页 |
1.5 研究内容和框架 | 第25-27页 |
1.5.1 研究内容 | 第25-26页 |
1.5.2 研究框架 | 第26-27页 |
2 装配式建筑设计相关理论体系及框架 | 第27-35页 |
2.1 装配式设计相关理论体系构架 | 第27页 |
2.2 开放式建筑设计理论——实现建筑设计与结构的分离 | 第27-29页 |
2.2.1 层级划分 | 第27-28页 |
2.2.2 变量控制 | 第28页 |
2.2.3 系统控制 | 第28-29页 |
2.3 模块化建筑设计理论——实现建筑设计与功能的分离 | 第29-32页 |
2.3.1 模块化理论的基石——模数制和模数协调 | 第29-30页 |
2.3.2 模块化理论的设计方法 | 第30-32页 |
2.4 柔性生产与精益制造理论——实现建筑模块的工业化生产 | 第32-34页 |
2.4.1 内装模块精益设计 | 第32-33页 |
2.4.2 柔性生产与定制设计 | 第33-34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3 美日装配化建造技术的发展与特征及对我国的影响 | 第35-53页 |
3.1 美国装配化建造技术的发展及特征 | 第35-44页 |
3.1.1 历史沿革 | 第35-38页 |
3.1.2 发展因素 | 第38-40页 |
3.1.3 技术特征 | 第40-44页 |
3.2 日本装配化建造技术的发展及特征 | 第44-48页 |
3.2.1 历史沿革 | 第44-46页 |
3.2.2 发展因素 | 第46-47页 |
3.2.3 技术特征 | 第47-48页 |
3.3 我国装配化建造技术的发展及特征 | 第48-52页 |
3.3.1 历史沿革 | 第48-50页 |
3.3.2 发展因素 | 第50-51页 |
3.3.3 技术特征 | 第51-52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4 美国装配式医院建筑设计与建造实例研究 | 第53-97页 |
4.1 项目背景 | 第53-57页 |
4.2 设计内容 | 第57-84页 |
4.2.1 医院模块类型和组合 | 第57-63页 |
4.2.2 75床社区医院模块平面设计与组合 | 第63-82页 |
4.2.3 建筑结构体系 | 第82-84页 |
4.3 模块(部品群)装配化特征研究 | 第84-95页 |
4.3.1 结构模块(S造)工业化技术特征 | 第85-87页 |
4.3.2 幕墙模块装配化特征 | 第87-89页 |
4.3.3 整装模块装配化特征 | 第89-95页 |
4.4 建造流程 | 第95-96页 |
4.4.1 工厂加工阶段 | 第95页 |
4.4.2 运输安装阶段 | 第95-96页 |
4.4.3 现场作业阶段 | 第96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96-97页 |
5 日本装配式医院建筑设计与建造实例研究 | 第97-136页 |
5.1 项目背景 | 第97-101页 |
5.1.1 立项 | 第97-98页 |
5.1.2 投资规模和投资人 | 第98-99页 |
5.1.3 项目概要及技术经济指标 | 第99-100页 |
5.1.4 交通流线 | 第100-101页 |
5.2 设计内容 | 第101-121页 |
5.2.1 医院模块平面设计 | 第101-116页 |
5.2.2 医院模块的空间组合 | 第116-118页 |
5.2.3 建筑结构体系 | 第118-121页 |
5.3 模块(部品群)装配化特征 | 第121-128页 |
5.3.1 结构模块(PCa·PC造)工业化技术特征 | 第121-122页 |
5.3.2 幕墙(立面)模块装配化特征 | 第122-125页 |
5.3.3 空间单元模块装配化特征 | 第125-128页 |
5.4 建造流程 | 第128-135页 |
5.4.1 工厂加工阶段 | 第128-129页 |
5.4.2 运输安装阶段 | 第129-133页 |
5.4.3 现场作业阶段 | 第133-135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135-136页 |
6 美日装配式医院设计对比研究 | 第136-148页 |
6.1 建设背景对比 | 第136-137页 |
6.2 设计方法对比 | 第137-143页 |
6.2.1 美国S造装配式医院设计方法探讨 | 第137-139页 |
6.2.2 日本PC造装配式医院设计方法探讨 | 第139-143页 |
6.2.3 案例设计方法对比 | 第143页 |
6.3 装配建造对比 | 第143-147页 |
6.3.1 美国装配式医院建造流程经济性研究 | 第144-145页 |
6.3.2 日本装配式医院建造流程经济性研究 | 第145-146页 |
6.3.3 美日装配式建造对比 | 第146-147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147-148页 |
7 总结与展望 | 第148-152页 |
7.1 美日装配式医院设计与建造经验总结 | 第148-149页 |
7.1.1 完善的产业链 | 第148页 |
7.1.2 信息化的管理 | 第148页 |
7.1.3 装配化的框架结构单元 | 第148-149页 |
7.1.4 标准化模块或构件组合原则——“少规格,多组合” | 第149页 |
7.1.5 标准模块库的建立 | 第149页 |
7.1.6 整装模块的应用 | 第149页 |
7.1.7 综合MEP的应用 | 第149页 |
7.2 美日经验对我国装配式医院建设的启示 | 第149-151页 |
7.2.1 成立联合医疗综合体以促进装配式医疗建筑产业链的发展 | 第149-150页 |
7.2.2 根据医院级别和类型选择合理的建筑框架结构单元 | 第150页 |
7.2.3 坚持“少规格,多组合”的设计原则 | 第150页 |
7.2.4 建立符合中国医院建设标准的模块库和信息化管理 | 第150-151页 |
7.2.5 使用整装(医疗)模块单元以降低成本 | 第151页 |
7.3 收获与展望 | 第151-152页 |
致谢 | 第152-1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53-157页 |
图表目录 | 第157-162页 |
图录 | 第157-160页 |
表录 | 第160-162页 |
附录 | 第162-164页 |
附录A 装配式建筑相关设计标准 | 第162-1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