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基础医学论文--人体生理学论文--神经生理学论文

基于双耳差频声刺激提高大脑警觉度的研究

中文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9-19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9-10页
    1.2 警觉度提高方法的研究现状第10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物理调节法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化学调节法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生理调节法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提高大脑警觉度方法的比较第13-14页
    1.3 警觉度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主观评价法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生物反应测试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实验设备运行参数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生理信号检测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5 生物化学法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6 检测方法的比较第17页
    1.4 论文的内容安排第17-19页
第二章 脑电理论基础与谐振效应理论第19-22页
    2.1 脑电基础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大脑的结构与功能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脑电信号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脑电特征与警觉度第20-21页
    2.2 大脑谐振效应理论第21页
    2.3 本章小结第21-22页
第三章 实验方案与脑电信号预处理第22-29页
    3.1 实验方案和实验环境设计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被试者和实验环境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实验方案设计第23-26页
    3.2 脑电信号预处理第26-28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28-29页
第四章 双耳差频声刺激的N-back实验参数与自评量表研究第29-34页
    4.1 N-back实验参数第29-32页
    4.2 主观评价量表第32-33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33-34页
第五章 双耳差频声刺激的脑电特征研究第34-55页
    5.1 频域特征第34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相对功率变化率第34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功率比值第41-42页
    5.2 非线性特征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复杂度第42-44页
    5.3 脑网络特征第44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基于图论的脑网络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互信息脑网络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偏定向相干脑网络第48-53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53-55页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5-57页
    6.1 总结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本文主要成果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本文创新工作点第56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56-57页
参考文献第57-65页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5-66页
附录第66-67页
致谢第67-68页

论文共6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光镊力谱系统精确操控和纳米精度位移测量的研究
下一篇:外加电场和温度对铌酸锂器件光学性质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