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9页 |
1.1 引言 | 第9-10页 |
1.2 强场电离 | 第10-14页 |
1.2.1 Keldysh和ADK理论 | 第10-11页 |
1.2.2 多光子电离与阈上电离 | 第11-13页 |
1.2.3 隧穿电离和越垒电离 | 第13-14页 |
1.3 高次谐波 | 第14-17页 |
1.3.1 高次谐波产生介绍 | 第14-15页 |
1.3.2 高次谐波产生机制 | 第15-17页 |
1.3.3 高次谐波研究意义及进展 | 第17页 |
1.4 本章小结及本论文主要工作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 | 第19-33页 |
2.1 数值求解含时薛定谔方程 | 第19-23页 |
2.1.1 激光场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的含时薛定谔方程 | 第19-20页 |
2.1.2 虚实演化求初始波函数 | 第20-21页 |
2.1.3 劈裂算符方法求解含时薛定谔方程 | 第21-22页 |
2.1.4 高次谐波的计算 | 第22-23页 |
2.2 半经典三步模型 | 第23-26页 |
2.3 LEWENSTEIN强场近似模型 | 第26-30页 |
2.4 利用高次谐波实现分子轨道成像 | 第30-33页 |
第三章 用奇偶高次谐波探测多心分子的结构 | 第33-51页 |
3.1 引言 | 第33-37页 |
3.2 数值方法 | 第37-39页 |
3.3 解析形式 | 第39-41页 |
3.4 结果和讨论 | 第41-51页 |
3.4.1 高次谐波和偶极子的比较 | 第41-48页 |
3.4.2 用高次谐波探测分子核间距 | 第48-51页 |
第四章 总结及展望 | 第51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