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HTTP长连接的WEB实时通信技术的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3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3页 |
1.2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| 第13-14页 |
1.3 本论文的组织结构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技术 | 第15-27页 |
2.1 HTTP协议 | 第15页 |
2.2 基于HTTP的实时通信技术 | 第15-20页 |
2.2.1 轮询 | 第16页 |
2.2.2 Flash XMLSocket | 第16-18页 |
2.2.3 Comet | 第18-20页 |
2.3 WebSocket | 第20-22页 |
2.4 连接复用技术 | 第22-23页 |
2.4.1 长连接 | 第22页 |
2.4.2 连接复用 | 第22-23页 |
2.5 WEB负载均衡 | 第23-25页 |
2.5.1 负载均衡算法 | 第23-24页 |
2.5.2 负载均衡软件 | 第24-25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25-27页 |
第三章 基于HTTP长连接的WEB实时通信模型 | 第27-41页 |
3.1 基于HTTP长连接的WEB实时通信模型 | 第27-29页 |
3.2 客户端长连接 | 第29-32页 |
3.2.1 客户端长连接请求 | 第30-31页 |
3.2.2 客户端检测 | 第31-32页 |
3.3 基本管理模块 | 第32-35页 |
3.3.1 实现目标 | 第32页 |
3.3.2 实现过程 | 第32-35页 |
3.4 连接保活模块 | 第35-36页 |
3.4.1 实现目标 | 第35页 |
3.4.2 实现过程 | 第35-36页 |
3.5 连接复用模块 | 第36-39页 |
3.5.1 实现目标 | 第36-38页 |
3.5.2 实现过程 | 第38-39页 |
3.6 连接负载均衡模块 | 第39-40页 |
3.6.1 实现目标 | 第39页 |
3.6.2 实现过程 | 第39-40页 |
3.7 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四章 核心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| 第41-59页 |
4.1 实现平台的选择 | 第41-42页 |
4.2 客户端请求与检测 | 第42-45页 |
4.2.1 数据封装 | 第42-43页 |
4.2.2 长连接请求 | 第43-45页 |
4.3 长连接基本管理 | 第45-50页 |
4.3.1 长连接建立 | 第45-47页 |
4.3.2 长连接基本管理的实现 | 第47-50页 |
4.4 长连接保活管理 | 第50-53页 |
4.4.1 心跳消息 | 第50-51页 |
4.4.2 长连接保活管理的实现 | 第51-53页 |
4.5 长连接复用管理 | 第53-55页 |
4.5.1 可行性分析 | 第53-54页 |
4.5.2 长连接复用管理的实现 | 第54-55页 |
4.6 长连接负载均衡 | 第55-58页 |
4.6.1 负载均衡的实现原理 | 第55-56页 |
4.6.2 负载均衡的实现 | 第56-58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五章 模型的应用实现 | 第59-71页 |
5.1 模型的适用范围 | 第59页 |
5.2 实时网页聊天系统 | 第59-67页 |
5.2.1 系统总体设计 | 第59-61页 |
5.2.2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| 第61-67页 |
5.2.3 模型的功能总结 | 第67页 |
5.3 系统状态监测 | 第67-70页 |
5.3.1 主要功能 | 第68页 |
5.3.2 实现过程 | 第68-70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第六章 测试 | 第71-83页 |
6.1 测试环境及条件 | 第71-72页 |
6.2 模拟测试 | 第72-76页 |
6.2.1 QPS | 第72-75页 |
6.2.2 最大并发数 | 第75-76页 |
6.3 应用测试 | 第76-81页 |
6.3.1 实时网页聊天 | 第76-79页 |
6.3.2 系统状态监测 | 第79-81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81-83页 |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83-85页 |
致谢 | 第85-8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6-8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