俄国民粹主义者在美国的公社实践(1860—70年代)
中文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绪论 | 第10-15页 |
一、选题背景和意义 | 第10页 |
二、国内外研究状态 | 第10-13页 |
1、国内研究状况 | 第10-11页 |
2、国外研究状况 | 第11-13页 |
三、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13-15页 |
第一章 民粹主义者赴美的背景 | 第15-22页 |
第一节 1860—70年代的俄国 | 第15-16页 |
第二节 民粹主义者在国内的困境 | 第16-18页 |
1、民粹主义者的村社理想 | 第16-17页 |
2、“到民间去”的失败 | 第17-18页 |
第三节 民粹主义者选择去美国的原因 | 第18-22页 |
1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| 第18-20页 |
2、美国社会政治条件的吸引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先期赴美的民粹主义者及其活动 | 第22-32页 |
第一节 基恩斯(威廉·弗雷)与进步公社 | 第22-29页 |
1、基恩斯(威廉·弗雷)到达美国 | 第22-26页 |
2、建立进步公社 | 第26-27页 |
3、进步公社的运行和解体 | 第27-29页 |
第二节 “美国小组”计划 | 第29-32页 |
1、基辅的“美国小组” | 第29-30页 |
2、“美国小组”计划的实施 | 第30-32页 |
第三章 雪松谷公社的实践 | 第32-46页 |
第一节 雪松谷公社的建立 | 第32-41页 |
1、公社的主要创建者 | 第32-37页 |
2、公社建立的过程 | 第37-39页 |
3、威廉·弗雷加入公社 | 第39-40页 |
4、公社的规模与资产 | 第40-41页 |
第二节 雪松谷公社的组织和管理 | 第41-43页 |
1、公社的规章制度 | 第41-43页 |
2、公社的人事构成 | 第43页 |
第三节 雪松谷公社的生产和生活 | 第43-46页 |
1、公社的生产活动 | 第43-44页 |
2、公社的生活活动 | 第44-46页 |
第四章 雪松谷公社的解体及其原因 | 第46-60页 |
第一节 民粹主义者的分裂 | 第46-55页 |
1、柴可夫斯基等人与威廉·弗雷的矛盾 | 第46-47页 |
2、雪松谷公社的解体 | 第47-50页 |
3、雪松谷公社解体后其主要人员的去向与思想转变 | 第50-55页 |
第二节 实践失败的原因 | 第55-60页 |
1、经济原因 | 第55-56页 |
2、成员间的关系原因 | 第56-58页 |
3、实践的性质 | 第58-60页 |
结语 | 第60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6页 |
致谢 | 第66-67页 |
作者简历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