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前言 | 第9-11页 |
第一章 湿生扁蕾中当药黄素、当药醇苷和木犀草素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… | 第11-17页 |
1.仪器与试药 | 第11页 |
1.1 仪器 | 第11页 |
1.2 试剂 | 第11页 |
1.3 药材 | 第11页 |
2.当药黄素、当药鞟苷和木犀草素的含量测定方法建立 | 第11-16页 |
2.1 对照品溶液制备 | 第11-12页 |
2.2 供试品溶液的确定 | 第12页 |
2.3 色谱条件的确定 | 第12页 |
2.4 线性关系的考察 | 第12-14页 |
2.5 精密度试验 | 第14页 |
2.6 稳定性试验 | 第14页 |
2.7 重复性试验 | 第14-15页 |
2.8 加样回收率试验 | 第15-16页 |
2.9 湿生扁蕾样品含量测定 | 第16页 |
3.结果与讨论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化学法优选湿生扁蕾提取溶媒 | 第17-20页 |
1.仪器与试药 | 第17页 |
1.1 仪器 | 第17页 |
1.2 试剂 | 第17页 |
1.3 药材 | 第17页 |
2.提取溶剂的优选 | 第17-18页 |
2.1 提取溶剂的初步筛选 | 第17-18页 |
2.2 提取溶剂浓度的筛选 | 第18页 |
3.结果与讨论 | 第18-20页 |
第三章 药理法优选湿生扁蕾提取溶媒 | 第20-31页 |
1.实验材料 | 第20-21页 |
1.1 实验动物 | 第20页 |
1.2 仪器 | 第20页 |
1.3 试剂 | 第20页 |
1.4 药材 | 第20-21页 |
2.试验用湿生扁蕾提取溶液的制备 | 第21页 |
2.1 湿生扁蕾水提取物的制备 | 第21页 |
2.2 湿生扁蕾乙醇提取物的制备 | 第21页 |
2.3 湿生扁蕾乙醇和水提取物的制备 | 第21页 |
3.湿生扁蕾不同溶媒提取液对于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| 第21-24页 |
3.1 小鼠的分组、造模及给药 | 第21页 |
3.2 小鼠的造模前后一般状态观察及理化指标的檢測 | 第21-22页 |
3.3 统计方法 | 第22页 |
3.4 结果及分析 | 第22-24页 |
4.湿生扁蕾不同溶媒提取液对于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…… | 第24-27页 |
4.1 大鼠的分组、造模及给药 | 第24页 |
4.2 大鼠的一般状态观察及理化指标的检测 | 第24-25页 |
4.3 统计方法 | 第25页 |
4.4 结果及分析 | 第25-27页 |
5.结果与讨论 | 第27-31页 |
5.1 检测指标的选择 | 第27-28页 |
5.2 实验方案的确定及结果讨论 | 第28-31页 |
5.2.1 小鼠急性肝损伤实验方案的确定及结果讨论 | 第28-29页 |
5.2.2 大鼠急性肝损伤实验方案的确定及结果讨论 | 第29-31页 |
第四章 正交试验法优选湿生扁蕾提取工艺 | 第31-35页 |
1.提取工艺条件优化 | 第31-34页 |
1.1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31-34页 |
1.2 提取工艺验证 | 第34页 |
2.结果与讨论 | 第34-35页 |
结语 | 第35-36页 |
1.本文工作总结 | 第35页 |
2.本文不足之处 | 第35-3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6-38页 |
文献综述 藏药湿生扁蕾来源及研究现状 | 第38-53页 |
1.湿生扁蕾概述 | 第38页 |
2.生物学及生态学研究 | 第38-40页 |
2.1 种群特性 | 第38-39页 |
2.2 解剖结构及功能特性 | 第39-40页 |
2.3 评述 | 第40页 |
3.中药化学研究 | 第40-44页 |
3.1 化学成分 | 第40-42页 |
3.2 毒副作用 | 第42-43页 |
3.3 评述 | 第43-44页 |
4.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 | 第44-46页 |
4.1 抑菌作用 | 第44页 |
4.2 抗氧化作用 | 第44-45页 |
4.3 抗癌作用 | 第45页 |
4.4 保肝作用 | 第45-46页 |
4.5 提高免疫力作用 | 第46页 |
4.6 止泻作用 | 第46页 |
4.7 评述 | 第46页 |
5.质量控制研究 | 第46-48页 |
5.1 成分控制 | 第46-47页 |
5.2 环境因素控制 | 第47页 |
5.3 评述 | 第47-48页 |
结语 | 第48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3页 |
致谢 | 第53-54页 |
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