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中国医学论文--中医预防、卫生学论文--养生论文

历代医家养生思想源流考

中文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引言第7-8页
1. 先秦时期第8-14页
    1.1 道家第8-9页
    1.2 儒家第9页
    1.3 杂家第9-10页
    1.4 《内经》第10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食饮养生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起居养生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形神共养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四时养生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5 房事有节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6 “治未病”思想第13-14页
    1.5 小结第14页
2. 汉唐时期第14-27页
    2.1 华佗第14-15页
    2.2 张仲景第15页
    2.3 嵇康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养形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养神第16页
    2.4 葛洪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内修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外养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生活有度,起居有节第18-19页
    2.5 陶弘景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形神一体,重在养心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饮食节制,保养脾胃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服气调息,吐故纳新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5.4 导引按摩,通调血脉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5 房中养生,节欲保精第21页
    2.6 巢元方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6.1 服食日光月光宣导法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6.2 叩齿吞津宣导法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6.3 行气宣导法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6.4 按摩宣导法第22-23页
    2.7 孙思邈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7.1 养性为重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7.2 饮食调养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7.3 居住起居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7.4 房中补益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7.5 老年养生第25-26页
    2.8 小结第26-27页
3. 宋金元时期第27-35页
    3.1 陈直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饮食调养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四时摄养第28-29页
    3.2 刘完素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养、治、保、延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保精、爱气、养神第30-31页
    3.3 张从正第31页
    3.4 李杲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饮食有节,顾护脾胃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劳逸适中,顾护脾胃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淡泊情志,顾护脾胃第32页
    3.5 朱震亨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老年养生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慈幼养生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茹淡饮食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静心节欲第34页
    3.6 小结第34-35页
4. 明清时期第35-56页
    4.1 万全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寡欲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慎动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法时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却疾第37页
    4.2 张介宾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阳强则寿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治形保精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中年修理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练功固齿第39页
    4.3 龚廷贤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延缓衰老,以补肾为主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调补脾胃,顾护后天第40页
    4.4 高濂第40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四时养生第40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固精、练气、养神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饮食调摄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调畅情志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5 药饵养生第45-46页
    4.5 曹庭栋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节饮食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和情志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慎起居第48-49页
    4.6 袁开昌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慈俭和静以延年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注重眠食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6.3 善养宝精第50页
    4.7 尤乘第50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7.1 五脏养生观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7.2 饮食养生观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4.7.3 起居养生观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4.7.4 动静结合养生观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7.5 时间养生观第54-55页
    4.8 小结第55-56页
结论第56-57页
致谢第57-58页
参考文献第58-65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5-67页
个人简历第67页

论文共6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耳穴贴压配合九气拈痛丸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
下一篇:松龄血脉康胶囊对原发性高血压病(肝阳上亢型)临床疗效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