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拟麻蝉止咳汤治疗风盛挛急夹热型CVA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L-5的影响
缩略语表 | 第5-6页 |
中文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前言 | 第9-10页 |
文献综述 | 第10-19页 |
1. 历代医家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认识 | 第10-15页 |
1.1 病名追溯 | 第10页 |
1.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| 第10-13页 |
1.3 辨证治疗 | 第13-15页 |
2. 西医学对CVA的临床研究 | 第15-19页 |
2.1 定义 | 第15页 |
2.2 流行病学 | 第15-16页 |
2.3 病因 | 第16页 |
2.4 发病机制 | 第16-17页 |
2.5 病理 | 第17页 |
2.6 临床表现 | 第17页 |
2.7 辅助检查 | 第17页 |
2.8 诊断标准 | 第17-18页 |
2.9 鉴别诊断 | 第18页 |
2.10 白介素-5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关系 | 第18页 |
2.11 治疗 | 第18页 |
2.12 预后 | 第18-19页 |
临床研究 | 第19-28页 |
1. 一般资料 | 第19-20页 |
2. 诊断标准 | 第20页 |
2.1 西医诊断标准 | 第20页 |
2.2 中医诊断标准 | 第20页 |
3. 纳入病例标准 | 第20页 |
4. 排除标准 | 第20-21页 |
5. 剔除标准 | 第21页 |
6. 脱落标准 | 第21页 |
7. 安全性判断 | 第21页 |
8. 研究方法 | 第21页 |
8.1 试验用药 | 第21页 |
8.2 给药方法 | 第21页 |
9. 观察指标 | 第21-22页 |
9.1 疗效性观察 | 第22页 |
9.2 安全性观察 | 第22页 |
9.3 观察时点 | 第22页 |
10. 疗效判定 | 第22-24页 |
10.1 中医症状积分标准 | 第22-23页 |
10.2 单项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| 第23页 |
10.3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| 第23-24页 |
11. 统计方法 | 第24页 |
12. 结果及分析 | 第24-28页 |
12.1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| 第24页 |
12.2 疗前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| 第24页 |
12.3 疗前疗后两组患者单项症状变化情况的比较 | 第24-25页 |
12.4 单项症状疗效比较 | 第25-26页 |
12.5 两组疗前疗后IL-5含量比较 | 第26页 |
12.6 安全性指标变化情况 | 第26-28页 |
讨论 | 第28-35页 |
1. 选题依据 | 第28-29页 |
2. 方药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| 第29-33页 |
3. 自拟麻蝉止咳汤改善临床症状的评价 | 第33页 |
4. 自拟麻蝉止咳汤对IL-5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5. 展望 | 第34-35页 |
结论 | 第35-36页 |
致谢 | 第36-3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7-4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| 第42-44页 |
个人简历 | 第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