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1 绪论 | 第8-11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8-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1.3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 | 第10-11页 |
2 LTE 系统的网络架构 | 第11-16页 |
2.1 LTE 系统网络架构概述 | 第11-12页 |
2.2 基站 eNodeB | 第12-13页 |
2.3 核心网 | 第13-15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15-16页 |
3 LTE 关键技术 | 第16-35页 |
3.1 OFDM 技术 | 第16-18页 |
3.2 MIMO 多天线技术 | 第18-20页 |
3.2.1 MIMO 工作模式 | 第18-19页 |
3.2.2 多用户 MIMO | 第19-20页 |
3.3 切换技术 | 第20-27页 |
3.3.1 连接移动性控制 | 第20-22页 |
3.3.2 切换过程 | 第22-27页 |
3.4 HARQ 技术 | 第27-34页 |
3.4.1 HARQ 重传合并机制 | 第27-30页 |
3.4.2 LTE HARQ 过程 | 第30-34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4 高速环境下的切换技术 | 第35-50页 |
4.1 高铁宽带无线通信的特点和对切换的影响 | 第35-37页 |
4.2 LTE 高铁组网关键技术 | 第37-41页 |
4.2.1 多 RRU 共小区 | 第37-39页 |
4.2.2 高铁重叠覆盖区的设计 | 第39-40页 |
4.2.3 高速场景下的频偏估计与校正算法 | 第40-41页 |
4.2.4 适应于高铁环境的切换算法 | 第41页 |
4.3 高铁环境下的切换算法的改进 | 第41-49页 |
4.3.1 基于 RSRP 和 RSRQ 的联合判决算法 | 第41-42页 |
4.3.2 基于移动速度特性的切换参数的优化 | 第42-44页 |
4.3.3 基于统计特性触发切换的算法 | 第44-45页 |
4.3.4 基于 PCI 和 TA 的列车运行方向的判别 | 第45-47页 |
4.3.5 优化后的切换算法 | 第47-49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5 算法性能仿真及分析 | 第50-59页 |
5.1 仿真平台的设计 | 第50-51页 |
5.2 切换评价方法 | 第51页 |
5.3 仿真流程 | 第51-52页 |
5.4 仿真结果及分析 | 第52-58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结论 | 第59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64页 |